别跟我提什么快乐成长,生活压力是最好的计划生育

时间:6年前 (2018-03-11)来源:怀孕期阅读量: 928

导读:

前段时间工作压力大到濒临崩溃,只要开着电脑,我就会放着《小别离》,也没空看,就是听。

听海清演的虎妈董文洁和张子枫演的女儿朵朵斗智斗勇,听黄磊演的好男人方圆怎么夹在中间攘外安内,听朵朵和她的同学们怎么背地里编排各自的奇葩父母,听父母们又怎么如临大敌战战兢兢替孩子规划未来。

剧里一共选了三组家庭:

海清和黄磊是白领高管+眼科医生的组合,女儿朵朵乖巧听话成绩中上,住着三居还在还贷,开的是凯迪拉克入门款,典型的中产;

朱媛媛是外地人,护工出身,嫁给北京出租车司机老金,住在金家祖产的回迁房里得以和黄磊他们一个小区,女儿琴琴是从未掉出过年级前十的学霸;

汪俊是个土豪,原配过世早,留下个半大的儿子小宇是个心地善良行为乖张的混不吝,偏偏他爸还取了个比儿子大不了多少的小娇妻,即将临盆。

大部分国产剧都是不用眼巴巴盯着看的,《小别离》也没例外,经常用车轱辘情节注水,前15集差不离都是董文洁和女儿朵朵吵一架再和好,互相道歉的时候别提多真诚了,下次遇到问题还是一模一样的套路接着吵。

黄磊、海清和汪俊各自塑造的形象,恨不得和他们往前倒回去数的五部剧都没有什么差别。大人里面我最喜欢朱媛媛的表演,可能是因为这个角色和我妈本人实在太像了。小孩里最喜欢小宇,追在朵朵背后犯贫当忠犬的样子太可爱了,说句招黑的话,把TFboys的三个衬托得像三个呆木头……

这个剧能引起共鸣,主要在于把家长和孩子之间围绕成绩展开的拉锯战展现的太真实了,比如海清总是挂在嘴边的魔咒——

“进不了重点初中就进不了重点高中,进不了重点高中就进不了重点大学,进不了重点大学就一辈子都受影响 / 一辈子都完了。”

还有老师开家长会爱说的这句——

“差一分就隔着一操场人”。

合着十多年过去了,老师们吓唬孩子的那套东西还没更新。

很多人看剧的时候表示朵朵和她的同学们经历的早上六点起床连轴转到半夜,吃个饭都能困睡着,还要被父母继续逼迫的生活就是自己的初高中经历,甚至还有人发帖子说朵朵能六点起床已经算幸福了,自己初高中要上早自习,从来都是五点就得起。继而控诉父母不理解孩子,只会把自己的焦虑转嫁给下一代。

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看剧的感受正相反——


我反而很能理解父母一代对于孩子前途的焦虑,基于目前的社会现状,甚至赞同父母对孩子适度的逼迫。

拿个人经历举例,我们家的情况和琴琴家最像,父母有个不好不坏的工作,家里也说不上条件差,但是在父母的朋友圈里比起来算是中下游。

朱媛媛演的琴琴妈妈很落寞地说过,人人都羡慕她有个好孩子,但是她自责自己什么助力都没法给孩子提供,这简直是我亲妈的口头禅。

在知乎上看过一个经典问答,问题是“「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道理吗?”,一个高票回答是这么说的——


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线,做父母的自己一事无成,就会逼迫孩子,这没有意义。都知道逼孩子比逼自己容易。不服气的家长把烟酒戒了试试,把麻将戒了试试。别找什么一辈子就这样这类的借口。逼孩子学这些东西有什么用?


道理我都懂啊,自己没本事,只会逼孩子算怎么回事儿?

琴琴妈妈也逼自己了,从一个护工起步,硬生生考出医生执照来,能在社区医院坐诊,真的不算不努力吧?!

但是她的起点决定了她再努力,自己的加速度也和别人差着数量级呢!以一个外地人的身份,拿到北京户口,稳住社区医生的饭碗几乎是她这辈子扑腾出来的最好结果了,可是她的女儿的起点依然没法和同学朵朵、小宇相提并论。

要是自己孩子天生就不是学习的料,也就算了,偏偏琴琴很争气,学霸一枚,这时候琴琴妈妈想着努把劲把孩子送出国,希望自己能全力把她推到更快更高更强的发展轨道上去,这真的没什么好指摘的。

所谓起点就这么重要嘛?

是啊!真的重要啊!

起点越高意味着对自己的未来有越大的选择权和掌控权。有越多的可能性,才能有更大的机会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从而获得快乐。


龙应台有一段写给孩子安德烈的话一度是刷爆心灵鸡汤界的流行——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你说开出租车能幸福吗?


能。职业确实不分贵贱,都有人能从中获得成就感。


但是走投无路,因为父亲是出租车自己,自己就只能继承家业开出租,和因为喜欢开车、喜欢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喜欢自由自在而选择当一个出租车司机,是完全两码事。

琴琴因为学习好,不至于没学上只能和老爸学开车去,她的目标是清华北大,她的实力应该也能上得了清华北大。

在琴琴妈看来,清华毕业生无非也就是在CBD当个小白领,日子紧巴巴,吃个楼下五十块钱的盒饭都要犹豫。

可话说回来,清华毕业在CBD当小白领,即便背后再心酸,能达到的生活品质还是比父亲开出租养家要好一个层次的。

所谓“知足常乐”,只在平静过日子的时候成立。独生子女这一代人,将来结婚面临的是两个人承担来自四个甚至八个老人的压力,一个长辈生重病生活品质就要断崖式下跌。当至亲躺在ICU里,医生等着交费签字用药救命的时候,你跟我说什么知足常乐,不管做什么职业都能快乐,挣五万块钱不一定比挣五千幸福,这不是扯淡是什么?

琴琴按自己天生的学习能力,就能按部就班考上国内的top大学,这已经好过她的父母,可是这种好,对他们家来说,不是革命性的。

出国像一个诱饵吊在琴琴妈妈鼻子前面,自己努努劲吃点苦,孩子保底上个和清华差不多的大学,可是说不定就一步跟上步步跟上,如她的期待上哈佛上麻省了呢?上国际一流大学比起清华北大,又是一个台阶的跨越,这是肉眼可见的改变孩子阶级的路径,经不住诱惑总是跃跃欲试,太值得理解了。

再看看相对中产的海清黄磊他们家,按理说两个人工作都不错,有房有车,根本没必要再在孩子身上下这么大工夫了吧?!


不过我们换个角度想,按照朵朵年龄推算,她15岁,她的父母应该是75年左右,童文洁自己是通过高考考到北京,再留下工作,实现了阶级跨越的。70后步入社会的年月,大环境是百废待兴,机会多不说,房价还没涨到如今这么疯狂的地步,只要肯努力,做到有房有车,其实远比现在白手起家要容易得多。

海清演的童文洁之所以还每天朵朵耳提面命狂轰乱炸要求她好好学习,症结在于她们这个中产家庭,还不具有让朵朵能逃离“考重点高中→升重点大学→凭自己本事找工作”这条成长路径的能力。

她们家的中产储备,只够让朵朵在这条路径上拥有比同学们稍微多一点的助力——

吃穿用度不用发愁、请得起家教、父母自己有知识储备能给孩子一定的指导。

可这些都是加分项,前提还是得朵朵自己努力。

别吐槽“只会追求分数”多么泯灭人性了。这儿放着一个现成的游戏规则,可以让玩家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按照既定的路线打怪升级,对现如今社会上的绝大多数家庭来说,绝对是一件大大的好事。

我们这一代小镇青年,之所以觉得自己被“只追求分数”的应试教育坑害了,是因为当我们脱离了刷分这个游戏规则之后,发现社会的评判标准开始变得多元,各凭本事没试可考,一下子迷失了,我们的父母又不太有能力给我们除了考公务员之外,任何有价值的引导和参考,导致突然之间根本不知道自己兴趣何在,未来要干什么。

对于朵朵这一代人,在这个问题上的处境,比我们要好得多。

以剧里的童文洁和方圆的知识水平、社会经历,他们是能在朵朵人生的关键选择上,给出建设性意见的。但一切一切的前提,还是朵朵自己得首先在初高中靠分数说话的这个阶段能突出重围,进阶到下一个阶段的比试。

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就是听着对素质教育的鼓吹和对应试教育的抨击长大的。

我无比同意素质教育比应试教育好,好千百倍。可是对于万千普通家庭来说,有什么卵用吗?

素质教育不等于没压力,让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背后这个家庭的要求是超级高的,无论是财力、还是家长个人能力,都不是一般夫妻能达到的。

也许朵朵将来的孩子可以快乐成长,但前提是她的父母是赶上好时候并且拼搏了一辈子的一代人,她本人在父母的基础上,继续优秀下去,稳固住了所谓中产的阶级地位,可以给孩子提供广阔的成长空间。

看《爸爸去哪儿》里的孩子们因为父母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别,再看看自家孩子和电视里的孩子之间的鸿沟,还不够残酷吗?

任何用自己的经历举例子,说“我小时候学习不好,现在不也一样混出头了吗?”的人,都是耍流氓。现在的孩子面临的竞争环境和70后、80后天差地别,家长自己送孩子上学的时候,直观看到的那一学校乌央央的同学都在补着英语学着乐器练着体育,才是现实。

任何用小区里某某人的孩子举例子,说“只会学习还不是学成了书呆子 or 父母从来不怎么管孩子照样表现很好”的人,也都是耍流氓。不好意思,这叫幸存者偏差。事实就是,对大多数孩子来说,上了重点大学,能接触到的老师、同学、专业资源、就业机会,就是比普通大学要好出很多,拼就是比不拼获得好结果的可能性高好几倍。

分数真的只是一个机械化的、毫无用处的衡量标准吗?

的确,高中学的那些物理定理、数学公式我工作以后从来没用上过,甚至现在连想都想不起来了。但是通过学这些,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的逻辑思维是受用终身的。再退一万步说,如果高中好好学了数理化,步入社会之后,99%扯淡的什么红外线磁石活血化瘀、林志颖长生不老的口服胶原蛋白、张庭用脸排毒的活酵母之类的智商税基本就都可以屏蔽了。

洋洋洒洒写这么多,就是想说,社会压力真的就大到这个程度了,优质的教育资源那么少,同期竞争的对手这么多,现实如此,鸡汤无用。

当然,万事都有个程度,不是非得初中就不顾心智发展程度把孩子送出国去,不是非得因为家里有个学生就天天草木皆兵鸡飞狗跳。

但是压力、逼迫、考试、分数,对大多数家庭来说,是必要的,必须的,唯一的选择。

除非不生,生了,就得全家一起拼啊!



本文来自永远冲在鉴剧第一线

专业影视剧综艺测评公号

「 文娱后台 」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


最新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免责声明1111

本站所收录作品、热点评论等信息部分来源互联网,目的只是为了系统归纳学习和传递资讯!

免责申明:所有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与本站立场无关,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我们将做删除处理!

Copyright 2017-2018 怀孕期 版权所有 湘ICP备150128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