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时代11-若没有搞清养育对象,孩子只会陷入因果循环

时间:6年前 (2018-03-11)来源:怀孕期阅读量: 827

导读:

这是成长思维创始人秀秀

《二胎时代》原创系列的第11篇

品味生活点滴,探求教育真谛

儿子:钧钧    5岁
女儿:榕榕   1岁

1

带着觉察去生活,经常会震惊于自己言行背后隐藏的东西。

 

朋友A说,家里开饭时,满桌的饭菜若是不合女儿的胃口,只要女儿一板起脸一撅起小嘴儿,她就立刻化身为仆人。女儿说吃牛肉,她就立刻炖;女儿说吃鱼,她就立刻煎。至于姥姥辛辛苦苦做好的一桌饭菜,A完全置之不理。姥姥姥爷看到这样的情景很生气,可又拿她没办法。于是,家里经常为这样的事情发生争执,但情况从未好转。


A说,忽然有一天,当她再次变身仆人从冰箱里拿鱼的时候,那个瞬间,她恍惚看到了曾经坐在饭桌旁边的儿时的自己。那个小A面对一桌不可口的饭菜,向妈妈提出要求,被妈妈毫不留情地冷脸回绝,她还被骂“不懂事”、“混帐孩子”。小A一脸悲愤不敢还嘴,伤心地把饭吃完,眼泪掉到了米饭里。

 

也就是那个瞬间,她终于明白自己为何总会无法抗拒地变成女儿的仆人,原来她在补偿那个儿时的自己。

 

A笑说:觉察晚了点,但总归还是来了。

 

我说:觉察,永远都不晚

 

A告诉我,从此以后,她终于弄明白了,她表面上养育的是自己的女儿,潜意识里却养育的是那个儿时的自己。那个5岁的内在小孩正在指导着她今天的一言一行,内在小孩曾经匮乏什么,她便在同一个地方补偿眼前的女儿。

无论曾经发生了什么,归根结底,那个内在小孩认为自己没有人疼爱,于是A用过度补偿来疼爱女儿,却不成想,这满溢的爱让女儿走向另一个极端。

后来A学习到,正确的表达爱的方式是既不惩罚也不娇纵,同时也会尊重女儿的想法和情绪。于是,当女儿再次在饭桌上提要求时,她选择不再骄纵孩子,让孩子选择已有的饭菜,其实姥姥做得并不难吃。但同时,她拥抱了孩子表达了对她的理解和尊重。

 

第一次,她的女儿哭得很伤心,以为妈妈不爱她了。A告诉女儿:“妈妈永远爱你,之前用错误的方式来爱你,现在妈妈学会了用正确的方式来爱你。”

 

第二次,她的女儿仍然哭得很伤心,但这一次她没有质疑妈妈的爱。

 

第三次,她的女儿已经不再提出要求,而是朝妈妈笑笑,面对姥姥做的饭菜竟也大快朵颐。

 

A说,那个时候她又觉察到:原来女儿并不是不喜欢那些饭菜,而是一直在从妈妈为她特别服务这件事情上,寻求自己的价值感。

 

“她寻找价值感的方向是错误的,而我,却因为潜意识里想要弥补自己的童年,纵容孩子的不当行为如此之久。”A说:“还好,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2
 

A的故事让我想到了另一个朋友B的故事。

一次家庭聚会,B经历了这样一件事情。一个场合下,她的爸爸和她的女儿单独呆在一起,B当时在远处看到时,迅速地跑上前去把女儿搂在怀里,生怕她因为跟姥爷不熟悉而内心惶恐、充满不安全感。

 

其实女儿的样子并没有那么恐惧。就在B抱起她那个当下,B仿佛看到了那个曾经在父亲面前内心惶恐、充满不安全感的自己。

 

B说:“我的父亲,这个我本应最爱的男人,在我儿时带给我太多冷漠和伤害,我真的很难很难把他看成一个温暖的存在。所以就在那一个奔向女儿的瞬间,我本能地把他从我女儿身边推开,担心我的女儿再一次被他伤害,他在我的潜意识里就像一个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一样,让我没有安全感,避之唯恐不及。”

 

在与我诉说时,B看到了自己内心深处最隐秘的情感。我问她以后要怎么做?

 

B说:“我是否真的能放下这一切,让我的女儿不受这些负面能量的影响,与姥爷建立亲密的祖孙关系呢?我不知道。眼前,我还没有那么强大的力量去战胜自己内心深处的阴影,所以,我接纳这一切。下一次,我或许不会那么急着去推开姥爷,再下一次,我或许会让女儿走入他的怀抱。我不知道。我等待着一切静静地发生。”

 

我说:“好的,那么亲爱的,现在你还有一件事情要做,请把双臂合拢,去深深地拥抱那个受伤的内在小孩。”

 

B把双臂合拢,闭上眼睛,泣不成声。

 

我们哪个人的童年没有留下些许阴影呢?

 

我们哪个人能彻底疗愈记忆中的伤痛呢?

 

我们哪个人能把自己的经历完全抹掉,一心一意用正确的方式去养育孩子呢?

 

再伟大的教育家,到了平凡琐碎的生活中,也是一个平凡的父亲或母亲,抑或说,只是一个平凡的人。

 

是人,自有千般无奈,万般伤痛,也自有千般喜悦,万般柔情。

 

回归到教育这个话题,我们纵使接纳自己的所有,也需要再多一份觉察,毕竟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另一个体造成深远的影响。

 

当我们感受到自己的教育方式哪里有点不对劲时,放下执念和评判,静下来扪心自问,这样做,是否在弥补儿时那个受伤的自己?


3

举个例子,看看其中是否有我们自己的影子。

如果同一个容易发火的妈妈,养育了两个女儿,这两个女儿的人生可能走向截然不同的方向。

 

人的记忆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外显记忆是指需要有意识的努力才能使信息恢复的记忆,比如何时谈恋爱,结婚生子,等等。与之相对的是无需意识的努力就能使信息恢复的内隐记忆,也就是停留在潜意识中的一些不为察觉的记忆。经常有电视剧的桥段是,一个人出了车祸失忆了,虽然他记不起自己的名字,但是他仍然会做衣服,会骑自行车,这些就是内隐记忆。

 

第一个女儿对妈妈的印象形成内隐记忆,当她长大后,她也会成为一个经常发火的人,因为她觉得这一切是顺理成章的事,于是她可能成为一个同样容易发火的人,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

 

另一个女儿对妈妈的印象形成外显记忆,她会认为妈妈爱发脾气是不对的,自己儿时受了很多伤害,为了避免孩子受到和自己一样的伤害,她可能变成一个超级和善的妈妈,在孩子面前往往不知道该如何把握自己的原则。“我不要成为和我妈妈一样的妈妈”成为她潜意识里的信念。

 

孩子的出生,往往是一个女人真正成长的开始。

 

如果,这两个女儿为人母之后能够接触先进的育儿理念,她们便会深入自己行为的表面,看到行为背后隐藏的真实信念。正是这些隐秘的信念在指导着她们的行为,也就是说,无论外表多大,内心都有一个五岁的孩童在引领自己做出一些错误的决定,甚至欲罢不能。当她们觉察至此,曾经那些困惑的迷茫的无助的问题或许也都有了答案。

 

很多妈妈说:“秀秀,你让我和善可以,但让我在孩子面前坚定,我做不到。我总觉得孩子好可怜。”

 

我说:“小时候你被父母训斥时,是不是很无助很悲伤?”

 

她点头。

 

我说:“那个可怜的小孩儿是你,不是你的孩子。”

 

对方往往瞬间就懂了。

 

我接着说:“你的爱之杯是空的,但你孩子的爱之杯是满的。她不需要你过度补偿,用你学到的正确的教育方式来对待她便好。

 

我们的父母已经在那个年代,用了他们认为最好的教育方式。他们尽力了。

 

现今时代是那么的美好,她让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接触先进的育儿理念,拥有重塑心灵的可能。

带着成长后的觉察去生活、去养育我们的孩子,就能打破精神的枷锁,活出我们本来的样子;就能跳脱出世代承袭的因果循环,滋养另一个丰盛、喜悦的生命。

- END -

More Learing Parents,More Smiling Children!


作者 | 刘振秀(秀秀)

一个5岁男孩儿和一个1岁女孩儿的妈妈
英国IPMA公会认证国际职业培训师
中国教育部认证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
美国正面管教协会(PDA)会员及认证讲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经济学硕士

国内最早期的正面管教培训师之一,学员数百人,
学员课后反馈好评度100%,
50余场讲座及线上分享,影响近万人及其家庭,
合作机构包括培根学校、花旗软件、友谊集团及其他。

原创文章《二胎时代》系列受到广泛好评


她的课堂被学员称为“不会犯困的课堂”、“来了就不想离开”。

2017年3月,她带着正面管教走入大连著名的培根学校,

受到教师们的认可与好评。


她的一家四口目前定居大连,

因女儿尚小,暂未实现行动自由,

以读书、思考、写作、电影享受心灵自由。


➕秀秀老师微信,学习更多育儿之道




策划出品


大连明易科技有限公司  旗下

成长思维」家庭教育工作室

主理人:刘振秀

联络邮箱:chengzhangsiwei@163.com

新浪微博:@成长思维官博

版权声明: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

最新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免责声明1111

本站所收录作品、热点评论等信息部分来源互联网,目的只是为了系统归纳学习和传递资讯!

免责申明:所有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与本站立场无关,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我们将做删除处理!

Copyright 2017-2018 怀孕期 版权所有 湘ICP备150128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