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人员必学:计划生育与避孕

时间:6年前 (2018-02-16)来源:怀孕期阅读量: 723

导读:

 

2016年医考QQ群539618670,免费获取医考资料,医考包过班报名联系QQ2675911982,微信:med138 

来源: 药圈

计划生育与避孕

避孕主要控制生殖过程中3个关键环节:

①抑制精子与卵子产生;

②组织精子和卵子结合;

③使子宫内环境不适宜受精卵着床和发育。

目前常用的避孕方法有工具避孕、药物避孕、宫内节育器、自然避孕和绝育术。男用避孕办法主要是阴茎套和男性绝育术。


宫内节育器
宫内节育器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经济、长效和可逆的避孕方法,为我国育龄妇女的主要避孕措施。


激素避孕


激素避孕指女性使用甾体激素避孕,甾体避孕药的成分是孕激素和雌激素,适用于无禁忌证的育龄女性,是一种高效避孕方法。

作用机制
1
抑制排卵
2
改变宫颈黏液性状

孕激素使宫颈黏液量减少,黏稠度增加,不利于精子穿透。对于单孕激素制剂,改变宫颈黏液作用可能为主要的避孕机制。

3
改变子宫内膜形态与功能

避孕药抑制子宫内膜增殖性变化,使子宫内膜与胚胎发育不同步,不适于受精卵着床。

4
改变输卵管功能

在雌、孕激素作用下,输卵管上皮纤毛功能、肌肉运动和输卵管液体分泌均受到影响,改变受精卵在输卵管内正常运动,干扰受精卵着床。


常用避孕药物种类
1
口服避孕药

(1)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

是雌和孕激素组成的复合制剂。雌激素成分为炔雌醇,孕激素成分各不相同,构成不同配方及制剂量。主要作用机制为抑制排卵,正确使用避孕药的有效率接近100%。


使用方法:①复方炔诺酮片、复方甲地孕酮片,于月经第5日开始服用第1片,连服药22日,停药7日后服第2周期。


②复方去氧孕烯片、复方孕二烯酮片、屈螺酮炔雌醇片和炔雌醇环丙孕酮片,于月经第1日服药,连服21日,停药7日后服用第2周期的药物。若有漏服应及早补服,且警惕有妊娠可能。


③三相片中每一相雌、孕激素含量,是根据妇女生理周期而制定不同剂量,药盒内的每一相药物颜色不同,每片药旁标有星期几,提醒服药者按箭头所示顺序服药。三相片的服用方法也是每日1片,连服21日。


(2)复方长效口服避孕药


由长效雌激素和人工合成孕激素配伍制成,服药1次可避孕1个月。长效雌激素为炔雌醇环戊醚,简称炔雌醚。口服吸收后储存于脂肪组织内,缓慢释放起长效避孕作用。


避孕有效率达到96%-98%。复方长效口服避孕药激素含量大,不良反应较多,如类早孕反应、月经失调等,市场上已经很少见。

2
长效避孕针

有单孕激素制剂和雌、孕激素符合制剂量两种,有效率达98%以上。


适用于对口服避孕药有明显胃肠道反应者:


①雌、孕激素复合制剂:肌内注射1次,可避孕1个月。


②单孕激素制剂:醋酸甲羟孕酮避孕针,每隔3个月注射1针,避孕效果好;庚炔诺酮避孕针,每隔2个月肌内注射1次。长效避孕针有月经紊乱、点滴出血或闭经等不良反应。由于单孕激素制剂对乳汁的影响小,较适用于哺乳期妇女。

3
探亲避孕药

为孕激素类制剂或雌、孕激素复合剂。由于目前激素避孕药种类很多,探亲避孕药的激素剂量大,现已经很少使用。

4
缓释避孕药(缓释避孕系统)


新方向,新技术;包括:皮下埋植剂、缓释阴道避孕环、避孕贴片

5
紧急避孕药

无保护性生活后或避孕失败后几小时或几日内,妇女为防止非意愿性妊娠的发生而采用的补救避孕法,称为紧急避孕。紧急避孕药主要有雌激素-孕激素复方制剂,单孕激素制剂及抗孕激素制剂3大类。


①雌激素-孕激素复方制剂:我国现有复方左炔诺孕酮片,含炔雌醇30μg、左炔诺孕酮150μg,在无保护性生活后72小时内服4片,12小时候再服4片。


②单孕激素制剂:左炔诺孕酮片(含左炔诺孕酮0.75mg),无保护性生活72h内服1片,12h重复1片。正确使用的妊娠率仅4%。


③抗孕激素制剂:米非司酮片(10mg或25mg),在无保护性生活72h内服用1片即可,有效率达85%以上,妊娠率2%。


紧急避孕仅对一次无保护性生活有效,避孕有效率明显低于常规避孕方法,且紧急避孕药激素剂量大,不良反应亦大,不能替代常规避孕。



避孕药的禁忌证
1.哺乳期不宜使用复方口服避孕药,因雌激素可抑制乳汁分泌。年龄>35岁的吸烟女性服用避孕药可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不宜长期服用。


2.严重心血管疾病、血栓性疾病不宜应用,如高血压病、冠心病、静脉栓塞等。雌激素有促凝血功能,增加心肌梗死及静脉栓塞发生率。


3.急、慢性肝炎,肾炎,精神病,严重偏头痛、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4.恶性肿瘤、癌前病变。


避孕药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1
类早孕反应

服药初期约10%出现食欲缺乏、恶心、呕吐、乏力、头晕等类早孕反应,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坚持


服药数个周期后自然消失。症状严重者需考虑更换制剂或停药改用其他措施。

2
不规则阴道流血


服药期间阴道流血又称突破性出血。多数发生在漏服避孕药后,少数未漏服避孕药也可能发生。


轻者不用处理,随着服药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流血偏多者,每晚在服用避孕药同时加服雌激素直至停药。流血似月经量或流血时间已近月经期,则停止服药,作为一次月经来潮。于出血第5日再开始服用下一周期的药物,或更换避孕药。

3
闭经

发生率约1%-2%,常发生于月经不规则者。对原有月经不规则者应慎用。停药后月经不来潮,需除外妊娠,停药7个月后可继续服药,说连续停经3个月,需停药观察。

4
体重及皮肤变化

近年来随着口服避孕药不断发展,雄激素活性降低,孕激素活性增强,用药量小,不良反应也明显降低,而且能改善皮肤痤疮等。雌激素引起水钠潴留是导致体重增加的原因之一,新一代口服避孕药屈螺酮炔雌醇片有抗盐皮质激素的作用,可减少水钠潴留。雄激素不良反应食欲亢进,体重增加面部色斑等。

5
对机体代谢的影响

①对糖代谢的影响与避孕药中雌、孕激素成分及剂量有关。部分使用者对胰岛功能有一定影响,可出现糖耐量改变,停药后恢复正常。②对脂代谢的影响,雌激素使低密度脂蛋白(LDL)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升高,也可使甘油三酯升高。而孕激素可对抗甘油三酯升高,使高密度脂蛋白降低。


长期应用甾体激素避孕药增加卒中、心肌梗死的发病几率。因此对有心血管疾病发生存在潜在风险的妇女(如年龄较大长期吸烟者,有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者)不宜长期用甾体激素避孕药。

6
雌激素

可使凝血因子升高,使用较大剂量的雌激素可发生血栓性疾病。

7
对肿瘤的影响

长期用甾体激素避孕药是否增加乳腺癌的发生,今年仍有争议,有待进一步研究。复方口服避孕药中孕激素成分对子宫内膜有保护作用,可减少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几率。长期服用复方口服液避孕药也可降低卵巢癌的发病风险。

8
对子代的影响

由于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激素含量低,停药后即可妊娠,不影响子代生长与发育。长效避孕药内含激素成分及剂量与短效避孕药有很大不同,停药后6个月妊娠安全。

9
其他

个别妇女服药后出现头痛、消化道反应、乳房胀痛等,可对症处理,必要时停药做进一步检查。


其他避孕方法


1.外用避孕

有男女避孕套,外用杀精剂等。

安全期避孕

通常发生在下次月经前14日左右,据此推算出排卵前后4~5日为易受孕期,其余时间视为安全期。


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

人工流产是指因意外妊娠、疾病等原因而采用人工方法终止妊娠,是避孕失败的补救方法。

手术流产

手术流产是采用手术方法终止妊娠,包括负压吸引术和钳刮术。负压吸引术利用负压吸引原理,将妊娠物从宫腔内吸出。

药物流产

药物流产是用药物终止早孕的一种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有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米非司酮是一种类固醇类的抗孕激素制剂,具有抗孕激素及抗糖皮质激素作用。米索前列醇是前列腺素类似物,具有子宫兴奋和宫颈软化作用。两者配伍应用终止早孕,完全流产率达90%以上。


药物流产的禁忌证①使用米非司酮禁忌证:肾上腺及其他内分泌疾病、妊娠期皮肤痛痒史、血液病、血管栓塞等病史;②使用前列腺素药物禁忌证:心血管疾病、青光眼、哮喘、癫痫、结肠炎等;③带器妊娠、宫外孕;④其他:过敏体质、妊娠剧吐、长期服用抗结核、抗癫痫,抗抑郁、抗前列腺素药物。

用药方法

米非司酮分顿服法和分服法:用药第1日顿服200mg;或150mg/d分次口服(第1日晨50mg,8-12h再服25mg;第2日25mgbid;第3日25mg7am)。每次服药前后至少空腹1小时。


顿服法于服药的第3日早上口服米索前列醇0.6mg,前后空腹1小时;分服法于第3日服用米非司酮后1小时服米索前列醇。


患者教育

育龄妇女可根据自身特点和不同时期,选择合适的安全有效的避孕方法。

①新婚期

可选择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使用方便,避孕效果好,不影响性生活及生育,列为首选。男用阴茎套也是较理想的避孕方法。

②哺乳期

以不影响乳汁质量及婴儿健康为原则。首选阴茎套。也可选用单孕激素制剂长效避孕针或皮下埋植剂,使用方便,不影响乳汁质量。

③生育后期

宜选择长效、安全、可靠的避孕方法,减少非意愿妊娠进行手术带来的痛苦。

④绝经过渡期

此期仍有排卵可能,应坚持避孕,可采用阴茎套。不宜选用复方避孕药及安全期避孕。


考考你

【单选】
我国育龄妇女的主要避孕措施为
A.男性绝育术
B.阴茎套
C.宫内节育器
D.口服避孕药
E.安全期避孕
答案:C
【多选】
避孕药使用的禁忌症包括
A.哺乳期
B.年龄<35岁的吸烟女性
C.冠心病
D.精神病
E.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答案:ACDE

米非司酮的作用机制为
A.抗糖皮质激素
B.抗雌激素
C.抗雄激素
D.抗孕激素
E.抗盐皮质激素
答案:AD

最新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免责声明1111

本站所收录作品、热点评论等信息部分来源互联网,目的只是为了系统归纳学习和传递资讯!

免责申明:所有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与本站立场无关,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我们将做删除处理!

Copyright 2017-2018 怀孕期 版权所有 湘ICP备150128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