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编剧李芳专访:“跨行”做编剧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保持创作热情 (第512期)

时间:6年前 (2018-03-01)来源:怀孕期阅读量: 573

导读:

 提示:点击上方蓝字免费订阅编剧帮

编剧帮独家专访 斯想/采编 丁蓝/编辑


日前,由幸福蓝海影视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当代生活剧《二胎》已完美收官。

剧中“暖男”曹炳琨携手“辣妈”蒋欣,与刘莉莉、莫小棋、潘虹、冯嘉怡、高露、高宝宝、李勤勤等实力演员,以当下80后生育大潮为依托,从生育、教育、职场、养老四大现实问题入手,共同解读当代生育观念和家庭新格局

究竟“二胎”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存在着什么样的意义呢?我们不妨来听听该剧的编剧李芳怎么说。

一.关于《二胎》


编剧帮:“二胎”是当下最广受关注的社会话题之一,普通家庭中如果意外怀上二胎,到底生还是不生一直是人们热议的焦点。那你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题材?

李芳:最初我是在天涯论坛看到了这个帖子《二胎是个奢侈品,生还是不生都是难题》,那是2011年,二胎政策还没有像今天这样引发这么广泛的关注与争论,但是已经有很多网友在热烈的讨论这个话题。

作为八零后,我身边有很多朋友已经养育了第一个孩子,是否要二胎也是他们讨论的一个议题。我觉得“奢侈品”这个比喻非常恰当地表达了我身边很多人对于二胎的心态,想要,担心养不起,放弃,不忍心。

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八零后是第一代独生子女,像我一样在外地工作的年轻人,已经开始感受到父母逐渐老去,孝敬老人有心无力,无兄弟姐妹可以帮扶的压力。这些对于八零后来说,是一种切肤之痛。

幸福蓝海当时很有先见之明地确定了这个选题并且开始酝酿运作电视连续剧,我也有了这个机会,用了将近三年的时间完成了这个剧

努力去展现真实的生活状态


编剧帮:针对“二胎”的某些国家政策和社会观念,你觉得这个电视剧给广大观众是否有一个特殊的参考价值,它又传达什么样价值观呢?

李芳:我身边朋友有一种观念,只有富裕到一定程度才能生养二胎。而这个电视剧里面,其实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家庭,没有大房子,没有高收入,但是全家齐心协力准备面对二胎的惊喜和压力。

选择这样一个家庭,就是想说说普通人会遇上的难题,会感受到的压力,会面临的变化,以及会感受到的幸福。我觉得电视剧可能传达不了太多的观念,也没有必要硬要去表达什么,只是努力去展现一种真实的生活状态,其中酸甜甘苦,观众自己来感受评论。

编剧帮:你个人是怎么理解现在的“二胎政策”的,个人的这种理解与你的剧本创作会产生冲突么?

李芳:我觉得每个人的生活是只有自己可以选择和决定的,生不生孩子,要不要二胎,甚至是否结婚,没有哪一种道路必然幸福,哪一种道路必然痛苦。剧中主线的家庭是为了二胎奋斗,副线上则是一对七零后的家庭选择了丁克。

从我个人角度来看,这些选择都值得尊重和理解。每种选择都会带来必然的矛盾,关键在于家人之间的理解、沟通,以及包容。因为带着这样的观念去创作,这个故事里就没有设计那些撕心裂肺的冲突,对立性的矛盾,那种戏剧化的巧合与逆转,这个让创作的过程有点难度。


用温情的方式叙事 放弃习惯性的创作思路

编剧帮:这个剧与以往的家庭伦理剧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从人物设定、剧情设计方面谈谈这个问题。

李芳:这个剧里没有坏人,只有不同的人站在各自的立场,因为各自观念问题而产生的矛盾。单亲家庭,倒插门女婿,工薪阶层的小两口却怀了二胎,仅仅看这些标签信息,会以为里面有无数狗血争斗。

而实际上我们的设计恰恰不是这样,善良隐忍单亲婆婆和没心没肺的儿媳妇无话不说,强势的丈母娘却得到女婿的理解,农村婆婆最终认可了选择丁克的儿媳妇……

如果说不同,我个人觉得最大的不同,可能就是在于我们整个剧的创作团队,放弃了当时最流行的家庭伦理剧做法,放弃了婆媳矛盾、夫妻翻脸种种狗血桥段,而是用一种平实、朴素的方式去讲述我们身边人身上的故事

有那么一阵子,我觉得能看到的国产家庭剧,会让人产生结婚恐惧症,它们屏蔽了婚姻中温暖幸福的内容展现给大家看张的丑恶和撕裂的人性,让人用一种敌对的态度去看生活中的矛盾

而我们看很多韩剧,例如《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媳妇的全盛时代》,这些剧虽然也有冲突,也有矛盾,但是总有让人会心一笑心生温暖的时候。这样的剧你可以一遍一遍的看,不管社会流行话题怎么变迁,这里面朴素的生活道理,温馨琐碎的市井生活永远有打动你的力量。

《二胎》这个剧里,我们试图改变一下,用温情的方式来叙述生活故事放弃那些习惯性的创作思路。《二胎》首播时,我关注了一下网络观众的评论,有一条留言让我特别欣慰:那位网友说,我喜欢看种让人心里一暖的剧。

现在时隔一年再次复播,我们整个团队都没有想到仍然会有不错的收视,对于我们未来的创作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激励。

好剧不在话题 而在于打动人心

编剧帮:你觉得这个题材在剧本创作方面的局限性与挑战性在哪里?

李芳:《二胎》是个话题剧,有一阵子话题剧非常的热,大家都在纷纷寻找那种抢人眼球的话题。话题剧有很大的难度,第一个抢占了这个话题,哪怕剧情其实只是隔靴搔痒,也会引起很大关注,第二个再做类似话题的剧,就很难叫好。

寻找普遍关注的话题本来就难,电视剧的创作周期又长,短暂热烈的话题可能到了播出的时候就已经过了关注期了。

如果要做话题剧,那就要对社会现状有较为深度的了解,对大众的普遍心理有一定预测,对大众文化有敏锐的认知。这个其实是比较难的,至少我觉得我的能力不够。

实际上没有必要追求热点话题,真正能理解某一代或者某一类人找到他们生活中的“切肤之痛”,没有噱头也一样能做出打动人心的好剧来

二.关于行业


编剧帮:应该说我们的电视剧市场上最不缺的就是家庭伦理剧了,你觉得这个题材除了“二胎”这样的话题引入之外,还可以有哪些创新?

李芳:我觉得家庭伦理剧说来说去就是生活那点事,其实说创新是挺难的,但是这种剧做一百年也还可以再做,因为人观察生活的欲求永远都在。

剩男剩女戏风靡一时,生儿育女戏的热潮过去了,孩子教育择校的戏也有了,貌似没有什么可以创新的了。我觉得不如放下寻找热点寻找噱头的心态,冷静一点看一看生活本身,那些真正打动我们自己的东西是什么。


回归生活本身 寻找观众共鸣


编剧帮:作为编剧你如何看待如今的电视剧市场?

李芳:对于编剧来说,电视剧市场不仅是指电视台、网站、其他媒体组成的购片市场,更重要的是广泛的观众市场。作为编剧必然要考虑你的作品是写给什么人看,面对什么样的受众群。

所谓市场有时也会传达一些短期的、表面化的信息出来, 如果仅看这些表面的内容,一味跟大流,人云亦云,就永远局限于跟风之中。我觉得编剧对于市场的把握,归根结底还是不断寻找普通观众能够关注和共鸣的内容,切实地回归生活本身

“一剧两星”更能刺激编剧开拓视野 独辟蹊径

编剧帮:你觉得作为编剧应当如何去规避“审查”制度所带来的创作局限?

李芳:想要成为一名能被观众接受喜欢的编剧,一定要理解当下的审查政策关注政策,明白界限,在选材上关注生活中比较正面的内容技巧上的规避都是比较细节的事情了。

电视剧是面对大众的,作为创作者自身的观念和态度就不能偏激极端,抱着温和圆融的态度去看俗世生活,比较容易寻找到合适的题材。

编剧帮:你如何看待“一剧两星”的政策?“一剧两星”对您未来的创作有什么影响吗?

李芳:一剧两星对于年轻编剧,会提供更多的机遇。市场需求大,题材类型增加对于新人编剧来说,更能刺激大家开拓视野,独辟蹊径。

三.关于个人


编剧帮:听说你以前不是做编剧的,你为什么会选择改行做编剧呢?

李芳:我不是科班出身的编剧,我是学新闻的,顶多算文学爱好者。写作是我一直以来的爱好。

最初我是作为策划进入这个行业的。可能恰恰因为不是科班出身,我之前的工作中接触过各行各业的人,各种年龄段,收入层次,生活状态,反倒对生活的了解会稍微广那么一点点。编剧是我的一个梦想,没有太多理性的考虑,有机会就开始写,渐渐的就成了工作。

编剧要有创作的热情、理性的思维

编剧帮:其实现在有很多不是专科院校毕业却也想当编剧的年轻人,这些人往往的开始的时候就会遇到很多创作上的困难,那么你在转行的那个阶段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李芳:我觉得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抛开所有人都会遇见的编剧技巧和寻找机遇的问题,因为技巧是必须靠学习的,而机会则是每个人状况不一的。

从我个人来说,转行之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当你的梦想,变成一种长期的、枯燥的劳动时,你怎么保持创作的热

编剧李芳


其次,可能你写大纲、写分集,甚至写前几集戏的时候你很激动,但是渐渐的,这成了一个体力活。你的工作状态,生活状态都为之改变,而你必须理智的面对这种改变,才能支撑你完成一个电视剧剧本。到了这个地步,仅仅靠热情、靠灵感是不够的。

打比方来说,你写小说也会写到几十万字,体量上可能和剧本差不多,但是小说是一种个人的创作,你从心而为,跟着灵感走。


最后,编剧是一个特别理性的创作过程,你时时需要抽离出来纵观全局,时时要考虑到观看者的感受,而这又是一项长期的、枯燥的、孤独的工作。

做编剧要倾听、调整心态


编剧帮:现在回过头来看刚开始转行的时候,在剧本创作上有哪些问题其实是可以避免的?

李芳:急躁自我

电视剧的剧本创作是一项长期而枯燥的工作,仅仅靠热情支撑不了太久。从文学创作转行到剧本创作时,会有一种比较急躁的心态,总希望能够一气呵成。但是剧本创作恰恰是要不断调整以及不断与主创们磨合的过程,它不会很快看见成果。

从长期发展来看亦然,很少有新人编剧能快速完成作品的积累,个人的提升。我觉得我不可能很快的成熟乃至成名,只能长期坚持着做下去。

另外,剧本创作乃至一个电视剧的完成是一个团队的工作,过程中必须要不断的倾听别人的意见,完成相互的配合。码字的人容易陷入自己的思路和情绪之中。

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你必须沉进去才能够完成剧本,一旦沉进去别人的意见你就很难认同。现在回过头来想,很多当时我曾经不理解甚至排斥的意见,体现到剧本中恰恰成为很闪光的点,而有些当时没有能够很好磨合的地方,事后成为这个剧的遗憾之处。

很多新人编剧抱怨制片方、导演、演员随意提修改意见,确实这是行业的状况,但是完全自我,也必然不可取。这是一个需要倾听但又需要分辨的过程,只能靠自己心态的调整以及能力的提升

新人编剧应当脚踏实地

编剧帮:那作为新人编剧,这次创作有哪些收获?你觉得新人编剧怎么才能快速的抓住机会?

李芳:收获太多了。这个剧我从选题策划到剧本创作,再到后期的剪辑都完全参与其中,拍摄期间更是一天都没有离开过剧组。让我深感幸运的是,幸福蓝海愿意给我这个宝贵的机会,我也遇见了经验丰富的主创和制作团队。

幸福蓝海给了我深入学习的机会,因此,除了在剧本创作上获得的经验之外,我能够站在比较宏观的角度来看一部电视剧的整个运作过程,跳出作为编剧的局限,看到自己的作品转化为镜头语言,再到播出到观众眼前的变化,甚至可以跳出来反思这种题材与风格本身在市场上的反馈情况,对我以后的创作是非常宝贵的经验。

我觉得不存在快速抓住机会这一说,只要投身于编剧行业,机会非常多。但是对于新人编剧来说,你看不清楚这些机会背后到底是什么,你不知道哪个靠谱哪个会流产。

你不知道那块云彩会下雨,于是你会有每个都不放手,每个都去尝试的念头,但是越是这样,越有可能哪个都不成。不如踏踏实实抓住一个你最适合的方向,然后尽所有努力去做,即便失败了,从中学习到的经验也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提升。

这一个不行了,你再踏踏实实做下一个,别怕吃力不讨好,别怕被人笑话作傻子,剧本总是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


END



「 编剧帮专注为中国编剧服务 」

编剧帮是微信上首个以编剧为主要订阅对象的公众账号,创建于2013年4月25日。主要为华语编剧搭建学习、交流、宣传、交易、维权的专业平台。订阅用户包括编剧、导演、制片人、影视公司总裁等影视行业人士,其中不乏大量有影响力的业内人士。截止目前已经超过十万订阅用户,几乎覆盖了整个华语影视行业的大部分影视机构。

目前主要业务有:编剧经纪、剧本经纪、编剧培训等。


「 联系我们 」

微信公众号:bianjubang 微博:@编剧帮

投稿邮箱:yunying@bianjubang.com

商务合作联系 :13520124071微信号)

最新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免责声明1111

本站所收录作品、热点评论等信息部分来源互联网,目的只是为了系统归纳学习和传递资讯!

免责申明:所有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与本站立场无关,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我们将做删除处理!

Copyright 2017-2018 怀孕期 版权所有 湘ICP备150128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