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人想生二胎需要过哪四关?

时间:6年前 (2018-03-02)来源:怀孕期阅读量: 577

导读:

醴陵不一样的微信平台,覆盖人群超过1.000.000

微信号:gonggongliling

小编QQ:3041717044

株洲日报7月28日讯(记者 曾彦予 通讯员 周勇)最近,二胎话题又一次引爆了公众讨论的热情。

7月10日,国家卫计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司长杨文庄在回应记者关于“何时全面放开二胎”的问题时表示,要积极做好进一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研究论证工作,同时强调了“权衡利弊,审慎决策”, 首次透露“正在按中央的要求抓紧推进有关工作”。相对于此前一贯的“全面二胎没有时间表”的表述,这种最新的表态被外界解读为“全面二胎”即将放开的明确信号。

针对外间解读和报道,国家卫计委在7月22日回应称,目前暂无全面放开生育二胎的时间表,对于全面放开的问题,仍以国家卫计委最新一次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的说法为准。

二胎话题引起的热烈讨论,固然是承载了公众的心声,也意味着我们的社会正逐步走向开明与开放。从严格的一胎政策到先双独、后单独放开二胎的渐进式人口新政,这不仅仅是生育政策调整本身,更是制度与人性之间的互动。

概 况

实施“单独二孩”,株洲未现生育潮

市卫计委最新统计显示,根据湖南省“单独夫妇”占总人口3.73‰的测算标准,株洲市大约有1.6万对“单独夫妇”,剔除少数“单独夫妇”已经生育的,估计“单独夫妇”总量在1.3万对左右。自“单独两孩”政策发布,2014年5月12日,株洲市发放第一本“单独两孩”再生育证,到2015年6月底,全市共受理“单独两孩”再生育证申请4858对,已发证4812本。

现 实

株洲“单独夫妇”生育意愿调查

近年来,市卫计委就株洲有生育意愿的“单独夫妇”进行了广泛的意见征询。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人对这一政策表示欢迎,但有不少人出于现实考虑,表示“很纠结”。

生育二胎意愿主要来自长辈

调查中,在“希望生育的意愿主要来自何处”的问题上,选择“因长辈意见”的占到70%。从攸县的调查情况看,有77%的生育意愿来自于长辈的压力,茶陵有73%。此外,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生育意愿相对较强烈。

其次,“防止意外情况”、“替孩子找个伴”、“回归传统兄弟姊妹大家庭”、“平衡姓氏关系”、“赡养老人”等也是不少符合政策的株洲家庭选择生育二胎的原因。

经济状况对生育二胎意愿影响最大

在调查中,市卫计委工作人员发现,家庭的经济状况对“单独夫妇”生育二胎的意愿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小孩的生活成本、教育成本、医疗成本等方面的开销都是不小的开支。有些不想生育的“单独夫妇”还算了一笔账,他们估算:把一个小孩抚养到大学毕业,其支出在30——40万元。因此,很多家庭虽然符合“单独二胎”的条件,但高昂的抚养费用让他们望而止步。

其次,从身体状况看,放开“单独夫妇”生育政策,对70后影响较大,她们有些人想生育,但怕生育,担心随着年龄增大,生育风险也随之增加。一些年龄较大的“单独夫妇”除了担心自己身体状况适不适合生育,还在考虑自己对未来小孩的成长有没有、能不能帮助等问题。

因此,有部分株洲高龄“单独夫妇”取消了生育的计划。以攸县为例,“单独夫妇”女方年龄在36岁以上的生育意愿只占到了29.63%,而女方年龄超过了46岁以上的2对夫妇均放弃了再生育。

此外,“职场竞争激烈”、“降低生活质量”、“头胎生育阴影”等原因也是不少符合政策的株洲家庭选择不生育二胎的原因。

权 威

市卫计委:仍须抓紧抓好

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地方以中央政策为准,无论中央是否全面放开二孩政策,都不意味计划生育工作的放松,计划生育工作的任务既包括稳定低生育水平,也包含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任务。

2014年5月6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党中央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时明确: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不等于放松计划生育工作,当前,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没有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压力将长期存在,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各级要准确把握当前计生工作新形势、新变化,进一步增强做好计生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三个不变”,即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不会变,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制度不会变,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不会变,确保“四个到位”,即人口计生工作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落实到位,从制度上、机制上保证计划生育这个领域的工作只能加强,不会削弱。

为适应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新要求,株洲必须加快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实现计划生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有新期待,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优质服务、便民利民,让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要实现计划生育工作转型发展,由以前关注生“少”向现在和未来支持生“好”转变,即鼓励按政策生育,大力加强妇幼健康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家庭和谐幸福发展,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落实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2014年全市共投入1178.43万元,完成了目标人群检查53642例,覆盖率达99.89%。

强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流动人口信息反馈及时率、重点信息反馈率、网格化协作信息接收反馈率三项主要指标分别达99.99%、100%、100%。

开展“爱心助孕、圆梦特殊家庭”活动,为全市450余名不孕症患者提供咨询、生育力测评等多项内容的免费服务,为近600对符合不孕不育症诊治条件的夫妇发放了价值1200元的爱心助孕卡。自2013年5月份开始至今,经治疗,近100人怀孕养子。

完善免费计生药具发放网络,提高药具发放服务水平,2014年发放免费药具500多万支,计划生育药具应用率达99%。

2014年,全市共查处“两非”典型案件47例,较往年增加13例,出生性别比109.11,基本接近正常值。

延伸阅读

“全面生二孩”还要过这四关

关于“全面二孩”最快或年内实施的报道近日成为舆论焦点。国家卫计委日前回应称,目前暂无全面放开生育二孩的时间表,相关问题仍以国家卫计委最新一次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的说法为准。

7月10日,国家卫计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司长杨文庄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回应记者关于“何时全面放开二孩”的问题时曾表示,要积极做好进一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研究论证工作,“正在按中央的要求抓紧推进有关工作”。

不过,以“单独二孩”政策的推出为参照系,全面放开二孩要落地,恐怕至少还要经历4个关键程序。

第1关:中共中央的决定

无论生育政策如何调整,计划生育始终被奉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因此,生育政策的调整还要由中央来敲定。

例如,“单独二孩”政策敲定的标志性事件,就是2013年11月的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

全会决定中提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此前,多位人口专家曾向记者表示,经过1——2年的“单独二孩”过渡和评估,教育、医疗等各方面公共服务做好准备,“十三五”期间推开“全面二孩”可期。

而根据中国的政治惯例,每一届中央委员会的第五次全体会议(五中全会)正是以定调“十三五”为主题。记者查阅十六届与十七届五中全会,均提及人口与生育政策的内容。

第2关:国务院制定调整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单独二孩”政策在2013年11月敲定之后,当年12月国务院就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议案”,12月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就通过了决议。

值得一提的是,这份《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意见》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名义向社会发布的,可见规格之不同。

事实上,中央层面并不会有太多实质性的政策细节和配套措施出台,更多是象征意义的“走程序”。

不过,《意见》确立了各地落实“单独二孩”政策三步走的方案:省(区市)的政府制订实施方案;报国务院主管部门(即国家卫计委)备案;省人大或其常委会修订地方性法规。

随后,就进入了各地准备实施方案并报批以及等待的阶段。

第3关:各地实施方案报批

国家卫计委官员曾向记者介绍,各地把实施方案递交给地方人大或其常委会审议前,先提交给国家卫计委进行备案,与国家卫计委共同商讨、完善方案,主要考虑的是当地的医疗卫生、教育、就业等配套公共资源能否满足,以避免由于准备不足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浙江省当时向国家卫计委报备了方案,被要求补过一次材料。

而广东省卫计委主任介绍,虽然政策实施是由地方人大来批准的,但是首先要经过国家卫计委的报备并批复。广东曾在2011年申请试点“单独二孩”未果。去年3月20日,在收到“国家卫计委关于广东省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的复函”后,省政府才在3月末省人大常委会会议上临时加进议程,第一时间呼应民意。

第4关:地方人大修订计生条例

相应的,各地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须经地方人大修订,将原有的“双独二孩”条款修改为“单独二孩”。

不过,“全面二孩”的实施意味着对实行36年的独生子女政策重大修正,对法规中现有条文的影响会比“单独二孩”更大,因此到时各地计生条例或许会做更大范围的修改。

“手足之争”怎么破?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在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头胎、二胎之间的利益争夺关系。对于先出生的孩子来说,新生命的降生是一种压力,是儿童期一种重大的创伤经历,他们会体验到强烈的嫉妒。关于这一主题的书籍,如《和平相处的兄弟姐妹》在1998年就成为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第一名。这表明,即使在多子常态化的美国,父母也不可避免地需要面对“手足之争”。

著名心理学学术期刊《心理学公报》,曾开展过一项对440名头胎儿童长达6年的追踪调研,数据显示,生二胎会导致母亲工作时间变短,照料新生儿时间增加。这种变化对头胎儿童的坏处是显而易见的:家庭的经济收入减少、得到父母的关爱减少。对头胎儿童而言,这种变化是很轻易就可以察觉的。这些极力反对父母生二胎的孩子,最重要的理由就是担心“二胎会分割父母对自己的爱”。

“伪独”更易感受到家庭“宠变”

什么叫“伪独”?就是从小被父母以独生子女的方式养大,不知分享,不懂独立,从没想到自己会有个弟弟或妹妹,但因为政策开放,突然变成了事实上的非独生子女。这部分人群,思维上还是把自己当成独生子女,以这种心态去迎接二胎的到来,出现各种问题就不奇怪了。

“她是我们家的小公主,被宠坏了,从小就非常任性,说一不二。自从得知我怀孕,如果说生弟弟妹妹,她就跳楼。”这就是“伪独”们的典型。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认为,对待父母继续生育的问题,独立的孩子比较容易接受,而过分依赖父母的孩子则很难接受。以独生子女的方式被养大的孩子,欠缺最多的,恰恰就是独立。

而这种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还会更加强化。具体到情感的分享上,不仅对于父母,甚至是祖父母及其他亲戚的爱,也不容他人染指。

关于“二胎”的犀利话题

争论一:生二胎,跟谁姓?

我们家眼下就碰到这个问题。四年前,我们有了女儿,她理所当然跟丈夫姓。事儿随着“单独二孩”发生了变化。女儿一直都由外婆带的,付出远比男方多,二胎视情况也将由外婆带。于是,我父母这边都提出了第二个孩子跟随我姓。丈夫得知却犹豫了,他认为,如果是女儿跟我姓没有问题,可如果是儿子,他就不乐意了。——@随风而过

因为这个二胎跟谁姓的问题,我家两口子一直争执不下,所以干脆将二胎计划搁置了。一个孩子也够折腾了,再生一个,最辛苦的其实还是妈妈。——@土妞

我觉得最好是在婚前孕前达成共识。我表妹找了男友,双方父母碰面的时候,我舅舅提出来,现在双方都独生子女,可以生二孩。事先说好,第一个孩子跟男方姓,第二个孩子跟女方姓。——@钱多多

我觉得如果为了一个姓氏闹出家庭矛盾,甚至导致家庭解体,那就太不值得了。对于孩子姓什么,其实也可以采用折中的方法,比如,父姓+母姓+名字。我身边很多同学的孩子姓名都是如此。——@笨伴郎

恋爱是两个人的事,婚姻就变成了两个家族的事,会为孩子跟谁姓争论的家庭,多半也会为过年去谁家过、孩子由哪方父母帮忙带之类的问题而争论。碰到这种情况,应尽力说服自己的父母,在尊重他们的同时,也不要没有自己的主意,否则连这点问题都解决不了,今后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又如何解决?——@徐徐猫

争论二:老大反二胎,怎么办?

父母要生育二孩,当然要尊重与考虑老大的意见。大孩子也是家庭成员,在关系到其切身利益的家庭事务上,大孩子都应该有发言权。一个家庭,即使计划养一条狗或一只猫,都得取得所有家庭成员的一致同意吧?家里多一个弟弟或妹妹,比多一条狗或一只猫重大多了,岂有反而不需要尊重与考虑老大意见的道理?这是大孩子基本权利的问题,不应有什么争议。——@飞天侠

父母是否生育二孩、什么时候生育二孩,这是父母的基本权利。包括大孩子在内的其他家庭成员都没有权利干预。一些大孩子,认为多了弟弟妹妹会分了父母的爱或者遗产继承份额,进而反对父母生育二孩,那是极端自私的行为,并不能说明这些大孩子有权力干预父母的生育行为。父母对孩子有监护与养育的责任,但没有让大孩子独享父母之爱的责任。——@了无痕

一个家庭,父母要生育二孩,但大孩子就是不愿意,各种闹啊,各种威胁啊,各种要死要活啊。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如果不考虑与尊重老大的意见,有可能酿成悲剧,并不是一句“父母生育权利,子女无权干预”就可以打发的。大孩子过去一直是父母、爷爷奶奶与外公外婆关注的中心,但预见到将来不是中心了,心理上势必有不满,当父母的能对此视而不见吗?——@小小青

从策略上讲,高明的侍者会问你要煎鸡蛋还是煮鸡蛋,而不会问你要不要鸡蛋。同样地,父母就生育二孩探询大孩子的想法,不应该是“你想不想要一个弟弟妹妹”,与大孩子对话的前提应该是“你将有一个弟弟妹妹”,然后父母引导与教育大孩子如何从心理上接纳这个弟弟妹妹。说到底,这是一个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而不是孩子对父母有什么权力的问题。——@博元茶人

现在的中国,要多生一个孩子真是太不容易了。一是生育成本高,从尿布奶粉到教育费用都是一笔很大的支出,母亲在收入与职业晋升上也会受到不小的影响。二是还得让大孩子接纳弟弟妹妹,如果父母本来就是独生子女,要他们教育大孩子接纳弟弟妹妹可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没有与兄弟姐妹生活成长的经历,面对孩子怎么着也少了一些说服力。——@科里森

(编辑综合自网络与微信) 株洲新闻网

醴陵不一样的微信平台,覆盖人群超过1.000.000

微信号:gonggongliling

QQ交流群 371051782

小编QQ:3041717044

最新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免责声明1111

本站所收录作品、热点评论等信息部分来源互联网,目的只是为了系统归纳学习和传递资讯!

免责申明:所有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与本站立场无关,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我们将做删除处理!

Copyright 2017-2018 怀孕期 版权所有 湘ICP备150128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