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放开二胎的风口浪尖,放OR不放这是个问题

时间:6年前 (2018-02-25)来源:怀孕期阅读量: 949

导读:

导读

二胎问题,是所有中国人都关心的问题。“十三五”期间,生育政策作为最受关注的一项公共政策,其可能发生的变化值得各方期待。

近年来中国生育率长期保持在1.4%-1.5%的水平,是世界上生育率较低的国家之一。而随着全面放开二胎建议报告的上交,把这一问题又推上了风口浪尖,引发了社会各界的诸多讨论。作为一项政策,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时间节点将会影响中国新生人口数量的波动,这亦是人口学家争论的核心问题之一。


生育政策短期内或发生变化

上递的中国未来人口发展战略报告(下称“人口报告”)至少分别来自2~3家单位,可能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以及国家卫计委下属的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这些报告基于历年的人口统计数据对当前总和生育率水平、人口总量未来变化、人口峰值大小和出现时间等作出预测。提出立即放开全面二孩政策的是其中一份报告。

“‘十三五’对中国来说非常关键,人口又是这个关键时期的一个重要按钮,跟消费、就业、养老密切相关。人口政策的重大转折必然要发生,而且是越早越好,我认为中央已经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和严峻性。”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说。

中国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直到2013年底,才实现了从双独二孩到单独二孩的转变。根据国家统计局历年的人口抽样调查,中国自上个世纪90年代就低于世代更替水平,到目前总和生育率稳定在1.4左右,也就是说,按照现在的生育水平,一个妇女一生只生1.4个孩子。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有关方面本来预计每年会增加200万左右出生人口,但没想到遇冷,2014年仅增加出生人口47万。根据国家卫计委的统计,截止到2015年5月底,全国1100多万单独夫妻仅有145万申请再生育。

另据了解,国家卫计委也委派部分专家分赴不少地方调研,一方面摸底单独二孩政策执行情况,另一方面了解基层计生干部心态,为未来的政策变化做准备。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北京市人口学会常务理事陆杰华表示,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实施越早,新增人口释放越多,实施得晚,人口增长势能释放得越少,因为一些‘70后’育龄妇女就错过了。人口红利是一个长波效应,新生人口增加并不会马上带来红利,毕竟需要15年及更长时间才能转化为劳动力。人口堆积在短期内可以对经济起到促进作用,但更明显的作用要等到15年甚至更长时间以后才能显现。


35年前没有想到什么?

1980年,中共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首次以公开信的形式倡导“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标志着我国的生育政策开始转变为严格控制二胎和独生子女政策。

如今,35年过去了,因独生子女政策少生了三四亿人口的中国,开始面临35年前未曾预计到的许多问题。

首先是人口老龄化、少子化严重,人口结构不合理。

据统计,在我国,每7个人中就有1名超过60岁的老人;而每80个人中才有1名新生儿童。老人潮、婴儿荒的同时,还伴随着劳动力短缺的问题,直接导致人口红利消失和“未富先老”。

“未富先老”是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曾在演讲中提出的观点,“老意味着我们丧失原来劳动密集比较优势;而未富,是说我们不会再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在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得到足够显著的比较优势,因此我们面临着尴尬境地”。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到现在一路下滑:1964年为40.7%,1982年为33.6%,1990年为27.7%,2000年为22.9%,到2010年已经降为16.6%。

从绝对数量看,1980年后出生人口为2.28亿,1990年后出生人口为1.75亿,而2000年后人口只有1.46亿。20年时间内,出生人口减少了36%。

更值得关注的是,老龄化与少子化并存的人口结构叠加劳动年龄人口净减少,直接给未来养老带来挑战。统计学者姚美雄认为,未来养老的财政供给压力将会增大,家庭和社会也面临养老风险的冲击。独生子女政策导致的“四二一”家庭结构将使大批中青年人口陷入养老困局。

与此同时,姚美雄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测算,到2020年,全国24岁到28岁的男性总量为4900万,22岁到26岁的女性只有3900万,相差多达1000万。这意味着,数量众多的男性将会被排挤在婚姻之外,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新的风险。

其次,负增长预警。

许多人有这样的观点,认为中国人口很多,而且还在不断地增加,人口负增长可能永远不会出现,即使出现也应该在遥远的将来。但实际上,这是一个巨大的误区。

人口学者何亚福解释说,中国生育率如此低但人口还在增长的原因是人口惯性。虽然孩子数量越来越少,但依然高于老人,等到60后开始老去,中国出生人口将远少于死亡人口,总人口萎缩的速度在人类历史上将是空前的。中国少儿人口数量逐年减少,正是人口负增长的一个先兆。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者顾宝昌判断,中国人口负增长的大势已定,21世纪中国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人口负增长造成的风险

说到负增长带来的负面后果,日本是个最典型的例子。日本人口老化严重,在2005年就已经出现人口负增长。与此同时,日本经济出现长达二十多年的萎靡不振。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长期低生育率导致的人口高龄化、少子化正是日本经济长期萎靡的主要原因。年轻人越少,社会越会趋于保守,创新能力和经济活力都会大大下降。

少儿人口是未来的消费主力和劳动力。少子化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未来内需不振以及劳动年龄人口减少。据统计,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从2011年开始出现净减少。随着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养老保险的缴纳者数量减少,而养老保险的领取者却在增加,养老压力将会空前巨大。同时,劳动力减少也将倒逼经济结构转型,对未来社会的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产生影响。

人口学者梁建章、黄文政撰文表示,少子化导致的人口老化和萎缩会给经济发展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人口减少会导致消费与需求同步萎缩,经济失去动力和活动,匹配效率下降,最终导致人均GDP的相对下降。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教授通过研究不同国家的人口趋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后认为,低生育导致的人口陷阱是中国经济下行的首要根源


究竟有没有婴儿潮?

从十年前开始,就陆续有关于中国要迎来新一轮婴儿潮的声音。所谓婴儿潮(Baby boom)指的是在某一时期及特定地区,出生率大幅度提升的现象。从这个概念来说,与其说婴儿潮是个人口学名词,不如说它是个社会学名词。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数量,总之婴儿潮是指婴儿数量大幅度增加的现象。

预想中国会在2010年左右会出现婴儿潮的人们更多的是基于回声婴儿潮的理论。理由很简单,1986年出生的2319万婴儿到2010年已经24岁,正处于生育旺盛期,新的婴儿潮出现顺理成章。

问题是,新的婴儿潮真的出现了吗?

学者:根本没有新的婴儿潮

多位人口学者均表示,按照统计数据,从1992年中国年出生人口降到1875万之后,就一直没有超过1800万,尤其是最近十几年,始终在1500多万到1600多万徘徊,根本没有出现婴儿潮。

2014年是“单独二孩”政策在全国范围内落地的一年。此前有关部门曾经担心,放开单独二孩可能会导致年出生人口显著增加。国家卫计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司长杨文庄在新闻发布会上曾经表示,放开单独二孩后,头几年可能每年增加200万出生人口,可能呈现一个小波峰,但不会出现所谓新一轮婴儿潮。

据报道,截至2014年12月,全国符合条件的1100万对夫妇当中,只有106.9万对单独夫妇申请生二孩,而生育的仅47万对。据国家卫计委的统计,截止到今年五月底,全国1100万对符合单独二孩政策的夫妻仅有145万对提出了再生育申请,数量之低令人意外。

经济成本、社会观念、生活压力等都抑制了生育二胎的意愿,这个时候,全面开放二胎的呼声越来越响。


谁愿意多生娃?

中国社科院人口学者郑真真曾参与2006~2010年江苏省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五年追踪调查,结果发现符合生二孩政策的,最终只有30%左右的人真的生育了二孩。

根据大象舆情对于“全面放开二胎”数据分析,广东呼声最高,河南四川热度低。而男性的关注度远高于女性。

根据百度搜索数据,从全国各省份对于“全面放开二胎”的关注热度来看,广东呼声最高,山东、北京分列第二、第三,而人口大省河南仅排在第九位,同样人口众多的四川省在十名以外,这反映出河南、四川两个人口大省对于“二胎”的关注度相对较低。根据报道,从单独二胎的实施效果来看,各省的反应情况也多是“不如预期”。

从关注“二胎”话题的人群属性分析,20-40岁的人更关注“全面放开二胎”,其中又以30-39岁的中青年最多,这个年龄段多是目前处于社会中坚力量的八零后群体。此外,在网民群体中,50岁以上的“爷爷奶奶”们对与子孙后代相关的二胎政策也有一些关注。

十分有趣的是,在这个话题中,从人群性别上看,男性占78%,女性占22%,男人比女人明显更关注“全面放开二胎”。


反对者,这么说:

风向并非一边倒,不支持目前全面开放二胎的也有人。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卫计委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马旭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认为不会简单的放开”,今年不会试点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但国家有关部门依然会积极研究。

马旭在接受采访时称,“单独二孩”才一年,还得观察几年,生育政策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中国人口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对此持相同看法,他表示,从“单独二孩”到全面放开二胎是改革的趋势,但是在这之前,需要看到“单独二孩”政策的落地情况

对于单独二孩政策“遇冷”的说法,翟振武认为是一种误读。他分析,把1100万对的目标人群数量直接等同于新增出生人口总量,这种做法忽视了二孩生育的意愿或比例;把某一年的“单独”夫妇申报规模与1100万对相比较,这既没有考虑二孩生育的意愿,也没有考虑二孩生育是在几年内才完成的规律。

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作为国家人口的主管部门,卫计委应当以民族和国家未来的责任为重,认真负责的研究,及时向国家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本文由清华同衡 科研与信息中心综合第一财经日报、中国青年报、新浪新闻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微信号“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欢迎公众投稿,投稿邮箱:info@thupdi.com;请在标题处标明“微信投稿”字样。

点击右上角...“历史消息”查看错过内容;

回复所需内容关键词获取相关资料;

每周一、三、五推送,若未收到最新推送请点击菜单“微热点-最新一期”自动获取

求职请回复“招聘”,获取招聘信息

最新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免责声明1111

本站所收录作品、热点评论等信息部分来源互联网,目的只是为了系统归纳学习和传递资讯!

免责申明:所有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与本站立场无关,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我们将做删除处理!

Copyright 2017-2018 怀孕期 版权所有 湘ICP备150128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