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树怀孕了,十二月生下很多宝宝……

时间:6年前 (2018-01-30)来源:怀孕期阅读量: 798

导读:



拍客行动

我在临邛看银杏

李志



我的银杏地图从文君井打开。


多年以来,人们讲述邛崃往往是从西汉那口古井开始,一曲凤求凰,佳话传千古……我也绕不出这个套路,但是,这里毕竟生长着一株古城区最老的银杏。它的部分枝干已经干枯,像一尊斑驳的化石。



在一个白露为霜的清晨,我去寻访它。银杏叶才刚刚泛黄,白果早落了一地。银杏高大的躯干伸出了红墙,远远地看见一团金灿灿的云朵漂浮在古城上空。


金黄的叶子洒落在青瓦间,散发出浓浓的古意。西风偶尔吹过,几片黄叶飘飞,就象司马相如的古琴跌落的音符。台阶上,青苔浓密而湿润,文君井的后院,人迹罕至。



如果说文君井的这株银杏流露出古典之美,那么,鼓楼的那几株银杏则诠释着传统与现代的交相辉映。



大雪那天黄昏,我经过文君广场,顺手拍鼓楼两旁的银杏,拍照时总要捎上鼓楼的一角,于是,书法家陈炽昌先生题写的“和煦”“接云”匾额便挟着古色古香扑面而来。与文君井银杏小隐于野相应成趣,鼓楼的银杏则大隐于市。


高水井、飞龙巷,这些街名牌至今隐藏着历史的遗韵。银杏树下,几家门店霓虹初升,暖暖的色调烘托着时尚的气息。


两三个轮滑少年风一样从我身边疾驰而过。这时候,两行银杏便成为了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如此和谐地相处在西风里。



沿着银杏盛开的方向,我来到金三角。这里有古城唯一的银杏林,把冬天的华美演绎到了极致。这里位于国道318老路与新路的夹角,城市“东进”到这里的时候,这里便被简单命名为“金三角”。


几年前,第一次看到这片黄金林时,我瞬间被它的灿烂与辉煌震撼了。“扫黄”拍客的镜头下,金黄的“地毯”上有人弹着吉他作忧郁状,有人抱着古琴作典雅状,有人捧起一把黄叶撒向了天空。我心里却有点猫抓似的,最怕一场夜雨袭来,天亮便零落成泥碾作尘。


一位拍过很多银杏的摄影大咖,说最好的拍摄时间在中午前后。我却在夜晚的凤凰大道意外地发现了银杏别样的风情。每个人拍银杏都希望有一片蓝天,但在漆黑的夜幕下,一簇簇一片片,银杏被灯光衬托得更加灿烂,像出水芙蓉,洗去了尘埃。


春天观樱花,冬天赏银杏,这是临邛人的幸福感。

走进风景

初冬的乡村

周天红


时光轮回,星移斗转,转眼乡村已是初冬风景。


天气不算太冷,随便走在乡村小路上,到处都是忙碌农事的人群。


拔掉了豆秆或稻桩头的地块,坡上坡下都有勤快的乡亲正在播种胡豆。大概是因为播种每一窝胡豆都要点点数,然后再点点头往窝里下种吧,川南的乡村,大家习惯把“种胡豆”说成是“点胡豆”。



点胡豆是典型的乡村十一月的活儿。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十冬腊月的乡村,要是没有胡豆、小麦、油菜等作物,到处都是光秃秃的,那就真是寂寞与萧条。点胡豆是团队作业相互配合的活儿,一个人打窝,另一个人就负责往窝里丢胡豆。每个土窝里丢四到五粒胡豆,丢完胡豆,再丢上一把草木灰农家肥,就只等着收割了。农家活儿,有时看起来就这么简单,只要按照程序做了就能收获希望。



挖红苕也是这时候乡村的大事儿。红苕是喂猪喂鸡喂牲口必不可少的越冬饲料,放在地里久了或被霜雪冻过了容易腐烂,得赶紧挖回家。红苕挖回家,除了牲口吃,好的红苕还可用来蒸饭,或是用来制作红苕粉条。


我老家那个村子,这几年加工红苕粉条已经成了主要产业。家家户户都在搞红苕粉条,多的能制作两三万斤,少的也有几千斤。还成立了红苕粉条专业合作社,产品都卖进了城里的超市。好多人家都因为制作红苕粉条,老土墙屋都翻修成小洋楼了。一个小小的红苕,竟然散发出如此大的能量。


制作红苕粉条是气温越低越好,最好不能高于5摄氏度以上,这在川南已经是很冷的天气了。天冷,可人心热着呢。走在村子里,制作红苕粉条的,购买红苕粉条的,都忙着呢。家家户户都是人,有说有笑的,田舍人家幸福和谐的画面随处可见。



古老的乡村,有很多记忆正在消失,有许多历史永远传承。能够传承下来的,大多与坚守有关。只要坚守,就有出路。制作红苕粉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此刻的乡村,还有许多有趣的农事。拉大网捕鱼,下荷塘挖又长又白的莲藕,到后山竹林里顺着竹鞭找冬笋,还有晚上一个村子的好多人围着火炉子吃酒,这些家常的场面,每每想起,都在脑海里闪着温暖的光。


于我,走在此时乡村的天空下,是高兴而满足的。那里的每一片土地,每一间农舍,每一粒庄稼,都是自己最想要的画面和味道。初冬的乡村,相逢仍是初见时。

唐诗里的农事诗


新燕旧人田家事

刘火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唐·王维《春中田园作》)


读王维的五言,犹如仙音袅袅。袅袅的仙音,同样弥漫着农家农事的诗句。田家农事本来艰辛,却在诗人笔下演幻成了一幅高蹈的图画。


斑鸠为春天唱出第一声欢乐的音符,无瑕的杏花为春天描画出第一句诗行。农人们经过一冬休整,开始又一年的劳作,整理桑条,修葺池塘。诗人王维当然并不满足这样的叙事。



当归燕重返,田家便真的翻开了新的一页。即便是有些惆怅,即便是怀友,即便是在喝酒,在田家,旧燕识故也好,旧人看新也罢。


田家的事,于诗人来说便是快乐的事。诗人在他的辋川农家,远离尘世,悠然自得。真是达人知命,田家知春。


王维的五言律诗,比起他的五言绝句并不逊色,依然是唐人五言里的翘楚。清人沈德潜赞美他的五言律说,“以清远胜”。此诗便是“以清远胜”的佳作。


事实上,诗人涉及的农事诗,七言也有上乘之作。譬如“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此联看似有些绕口令,但在这种绕口令的诗句里,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田家的真诚和喜欢。王维留世的近400首诗里,有许多诗是涉及到田家的。《辋川集》20首,几乎首首都是田家事。


绘画

戴树良 绘


生活节奏

在地铁上打望

廖力



我住郊区,但在市区工作。地铁成为我上下班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每天有三小时停留在路上。


坐地铁,我喜欢东看看,西望望,左右打量,或平视窗外的人、物。我艳羡身边的人,他们常常拿着手机,看视频,玩游戏,发消息。对那些看书充电的人,更怀着崇敬的心情,为他们点赞。谁叫我晕车呢,不能在地铁上看书,玩手机,就算一点点小任性,都使不得,否则,头昏眼模糊。



我很少坐上地铁的座位,最主要是整天坐在办公室,再坐,人就废了,还有坐下去,“打望”的视野就窄了,我可不想错过每天的崭新风景。


打望”不只看美女,还能望见人的内心。形形色色的人,簇拥在地铁上,有的人嘴角永远上扬,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有的人面无表情,读出一种不可靠近的陌生感,有的人面带苦色,能感受到他心中有不快之事……


除了“打望”,还能听人说话。地铁播音员声音富有磁性和温度,清新自然;老年手机铃声清脆,加之老者接电话声音洪亮,让整节车厢喧闹了许多;恋人间不停争吵,不禁为之担忧,有想劝告他们的冲动;三两人谈天说地,嘻嘻哈哈,也能让平静的心激起丝丝涟漪……地铁上的声音,能听出延绵不断的情感。



我依然记得发生在地铁的一件小事。地铁上特设爱心专座,好几次看见老人、孕妇站在专座旁,而专座上坐的却是埋头玩手机的年轻人。


一次上班,偶遇一位腿脚不便的老人,拄着拐杖上地铁,后边陪护的是他的老伴。列车行驶了两个站,都没人为他们让座。一位小学生,背着一个大书包,站起来,喊奶奶请坐。旁边的年轻人无动于衷,依然玩手机。


也许这次是个例,但我看到个别人的自私,也读懂了很多人的大爱。


我深信一句话:通过一个人的面部表情,动作语言,行为举止,或者某些其他细节,能看到此人的心理。在地铁上久了,我好像也学会了察言观色,但从别人的身上,我更看到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警示我下意识去克服。


诗歌小径

我家的橘树怀孕了

陈天敏



我得到这个消息时还是四月
那时太阳还很羞怯
风儿也还轻柔
花朵展开新的笑脸
小草从被窝里探出头来
四处寻找它的家人
我想把橘子树邀请到屋顶的中央
给它最好的夏季
最好的阳光和雨水
却挪不动它的身体
五月菠萝遍地
六月枇杷满街
七月桃李爬上围墙的胸口
八月里天雷给橘子做了一次B超
九月西瓜便匆匆离开
十月柿子变软
十一月甘蔗发甜
橘树弯腰伏在屋门口
身上挂满了孩子
十二月橘树临盆
生下许多小橘子
有的做了果实
有的做了种子
而它
来年仍然是个伟大的母亲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编辑:米强 胡君


最新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免责声明1111

本站所收录作品、热点评论等信息部分来源互联网,目的只是为了系统归纳学习和传递资讯!

免责申明:所有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与本站立场无关,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我们将做删除处理!

Copyright 2017-2018 怀孕期 版权所有 湘ICP备150128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