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笔记中科院心理所陆小英博士“二胎时代”多子女家庭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教育

时间:6年前 (2018-03-09)来源:怀孕期阅读量: 1,947

导读:

这几天我妈特别费解

为啥她闺女都是跪着玩电脑的

还一边嘟囔着

“陆女神讲得好好了”

“粉转深粉了怎么办”

“啊,这笔记整理的好详细啊”

.......

真不是我魔怔了

实在是我们中科院心理所的老师们太给力了

155期心理微学院的线上讲座

11个群同时进行,5000余人同时在线学习

江湖人称陆女神的陆小英老师到底何许人也?

陆小英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学专业博士

中科院心理所继续教育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以下简称儿童心理专业)授课教师

主要研究领域:儿童青少年认知发展及促进、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的特点及养成、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评估与维护等,关注家庭如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等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前方高能 预 警

此笔记字字心血

篇幅较长

唯有慢慢品味方得真传

笔记分享(摘录)

今天我们分享的主题是“二胎时代”多子女家庭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教育。我将从两个方面与大家分享以下这部分内容。一是:关于二宝出生的时机选择问题,这部分我们会与大家分享一些来自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一些研究结果。

第二部分,我们重点介绍一下,在多子女家庭中,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我们会采取什么样的教育对策。大家都了解,出生顺序有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特征,真是这样的吗?我们来看一下相关心理学的研究。

在这样一个大家都要生二胎的时代,我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经想好了要生,或者说已经生了,如果说已经生过的同学,那现在咱,就可以说再见了。为啥呢?接下来呈现的内容,对大家都不太适用,但是也提醒大家一下,你觉得这部分结果的内容,你觉得这部分研究内容有哪些积极意义呢?你可以想想,也可以把它用在,以后你的宝宝生二胎的时候。这是一件非常经济的事。

其实就我个人来说,我特别羡慕那些还有机会生二宝的爸爸和妈妈们,因为以我过了四十岁的年龄来讲,想完成这样一个任务,是不太可能了。就在昨天,我们家八岁大的女宝宝,还在对我说:“妈妈,我除了可以给二宝拿水杯外,是不是还能给她拿拿尿布呀?”

她给自己就已经设定了一个姐姐的角色,而且也特别向往当姐姐这件事儿。但我们只能遗憾的对她说:“爸爸妈妈已经决定了,我们再也不生了,我们家就只有你一个宝宝。”她当时就非常窘迫的说:“可是我一个人太孤单了呀!”

的确可能这不光是她一个人的想法,包括很多生过头胎的妈妈来说,我们会说,一个太少,两个可能真正好。我们在这援引美国心理学家霍尔(曾经批评过独生子女的家庭)的一句话:“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本身就是一种病。”

如果按照霍尔的这个论调,像我这样只生了一个宝宝的妈妈,而且已经决定放弃再生第二个宝宝,这看来不仅是有病,而且还病的不轻。我们在做出这样的选择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或者说,在儿童发展心理学专业中,又是什么样知识对我们有所启发呢?第一,我,是否还能生得了?第二,在儿童养育中,生了孩子之后,我能养得起吗?第三点,就是在宝宝出生之后,我是否还能陪得动?

“一个太少,两个正好”

1、生得了?

2、养得起?

3、陪得动?

关于这样一个难题,当他非常现实的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首先看第一个问题,能不能生得了的问题。这个问题,可能会有人说,这对我来说都不是事儿,但在临床研究中,生不生得了,我们往往会把责任归于跟母亲相关的因素。大家可能都听说,去年年底在北医三院,有一位产妇,因突发状况去世了。所以,尽管这类事件属于意外事件,它在生活中不常见,但是这恰恰会提醒我们,首先要考虑我们自己,作为母亲的因素。

(1)母亲因素

a.身体状况

b.年龄,最佳生育期:23-28岁之间;35岁之前。

母亲生育年龄越大, 孩子越聪明?

c.初次生产方式

在母体因素当中,我们首先考虑的是:母亲的身体状况,涉及到:身高、体重、健康水平。在对健康水平的度量当中,我们要关注是否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样的病史。因为,我们所提到的三高,一旦在孕期发生就会成为妊娠期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即变成先兆紫癜的一系列核心症状。所以生孩子这件事,并不是盲目从之的。提醒我们的爸爸妈妈们,在准备生二胎时,一定要去做体检。

第二个因素,我们把它称为年龄。咱们群里已经有很多中科院心理所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的同学。大家在课堂上,应该已经听到了我们分享的优生原则。它会提到女性最佳生育期是在23-28岁之间。对最佳生育期的考量中,有基于母亲生理状况的评估、也有心理状况的评估。在生理状况的评估中,我们会关注产道的生殖器的功能,即产道的弹性;在心理机能的评估当中,我们会关心到关于母亲个人的成熟度,和她的心理承受水平。

在母亲个人的成熟度和她的心理发展水平中,我们会听过一句话,母亲生育的年龄越大,孩子越聪明。我在这儿,只是提醒大家一下,关于母亲高龄从来只会是她生育高风险的一个因素,这里掩盖了或者想要表达母亲高龄背后,往往反映的是,关于母亲的高学历和她的高教育水平。所以,真正导致孩子是否聪明的原因,不是高龄引发的,而是母亲的智力水平引发的;其次,在智力构成当中,依据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的这种观念,他把我们的智力形态分为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这两种智力形态,在个体一生中的趋势是不一样的。

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的发展形态以及它的变化方向,在个体一生发展过程中是不一样的,流体智力往往会藉由遗传获得,生下来就很聪明。比如:我的反应速度、记忆的敏捷性等;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流体智力在25岁左右发展到顶峰,在30岁左右,就开始下降了。那么晶体智力是指我们的经验,受教育水平对我的智力发展水平的影响。就某一个具体人来说,从晶体智力发展的水平和趋势来看,她的一个发展比较快的时间是30岁以前。

所以,我们从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种智力形态的变化趋势可以预期到,对于母亲来说,在25岁-30岁之间的时候,她的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的发展成熟水平,相对来说都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状态,因此,我们可以视为这段时期是,关于母亲个人发展过程中一段最好的年华。我们的生育也最好在这个阶段完成。从智力遗传这个角度来说,母亲的两种智力形态中,关于宝宝的智力水平,很大程度上,是由母亲的晶体智力水平所决定的。

刚才也提到了,这种晶体智力由经验和我们的教育背景这两个因素决定的。因此我们也可以预期说,当我们经验越丰富,教育背景越强大的时候,宝宝聪明的可能性就越高。

关于母亲的生育年龄只是反映出母亲的受教育状况,所以我们不必被母亲生育年龄越大,孩子越聪明,这种观念所误导。在1996年时,发现高龄产妇并不一定会面临更多的孕期问题风险。他们通过对四十多岁的女性和二十多岁的女性,进行比较发现:一个没有健康问题的四十多岁女性发生孕期并发征的危险并不比二十多岁的女性高。但临床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更多的指向,相比年轻的女性,30岁以后的女性会更多地面临孕期并发症的危险。

相比年轻女性,30岁以后生小孩的女性会面临更高的孕产期并发症风险(卵子质量下降),如早产儿或低体重出生儿。-女性到了42岁,90%的卵子已不再正常(Cnattingius,Berendes,&Forman,1993;Gibbs,2002).年龄越大的母亲所生的孩子得唐氏综合症的几率越大,大于40岁的母亲所生孩子中每100人就有一名唐氏综合症的患者,而大于50岁中的比例上升至25%(Gaulden,1992).

研究着是如何来解释这种现象的呢?他们把它归因于是30岁以后,母亲的卵子质量已经下降,他们所面临的孕产期并发症的风险是临床当中出现的早产儿或者是低体重儿。我们一般把刚出生时,体重低于250千克即5斤的婴儿称为低体重儿。低重儿和早产儿他们所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婴幼儿猝死症。

在图片中,大家可以看到,42岁以后,90%的卵子已经不再能正常的工作。

我们在临床中,也已经看到,年龄越大的母亲她所生的孩子得唐氏综合症的几率越大。Gibbs在1992年研究当中指出大于40岁的母亲所生孩子中每100人就有一名唐氏综合症的患者,而大于50岁中的比例上升至25%。这样的数字还是非常触目惊心的。所以关于母亲的年龄,在我们准备生二胎时,的确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考量。

在于母体相关的因素当中,我们还会考虑到另外一个因素---初次生产方式。临床中把生二胎的妇女叫做经产妇。生产方式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自然分娩,第二种是剖宫产。对经产妇来说,我们也会提到,那么剖宫产属于孕期并发症中的高风险因素。协和大学妇产科去年的研究报告指出,对再次剖宫产的产妇,有可能受精卵会在她子宫疤痕位置着床,医学上称为瘢痕。协和大学临床研究报告数据为:15.2%。那么一旦出现这种受精卵瘢痕位置现象,就意味着子宫出血、子宫破裂的风险会大大增加。所以对于剖宫产产妇来说,在生产的时间和时间间隔要认真考量。有人可能会说,我看过小S,她都剖过三个了;我还看过某个明星的妻子,已经剖四次了。

如果说你可以拥有和她们相同的医疗条件以及你可以享有和她们相同的医疗福利,你也可以这样试一试。但我本人特别不推荐这种方式,而是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方式,来看待这个问题。刚才对母亲这个因素的考量里面,其实也是落实到我个人来说,也恰恰是我个人放弃生二宝的原因。因为我个人的体重属于超重很多的情况;第二,年龄也过了40岁,超过35岁这个界限了;另外,我家的宝宝出生时,是属于剖宫产。

那么这三个条件,任何一个加在一起,都是一种风险因素,更何况是三个因素在同一个个体身上叠加。这时,大家需要考虑一下,我是更想要第二个宝宝,还是让我的宝宝有我现在这个妈。权衡一下各种风险,做出一个最优选择。再考虑关于生二宝这个问题的时候,群里的男同学就会说了,诶呀,刚才说的都是母亲的因素,但我是个男人啊,如果说,老婆生不了了,那最便捷的方法就是,我换个老婆再去生啊!好,有这种雄心大略的男生,可能我也需要给你泼杯冷水。这时,可能你也要考虑一下个人因素,也就是你今年多大了?

我们刚才提到的关于唐氏综合症儿童,以前我们归因是关于母亲高龄。但是在现有研究当中,就会发现,对唐氏综合症儿童患病率来说,父亲的贡献也占到了15%。不过研究者目前还没有找出来关于父亲年龄贡献的方法,研究指出,60岁的父亲和19岁的父亲在让宝宝罹患关于唐氏综合的时候,风险是一样的。但不管怎么说,研究已经开始考量父亲的年龄了。母亲高龄已不再是唯一导致唐氏综合症的因素了;

其次关于男性年龄还有另外一个故事,我们大家都知道齐白石的故事,会有男士说,人家七八十岁还能生,但是我们要知道,中国只有一个齐白石。咱们男士可能会从齐白石的例子中,得到很多积极的暗示,这个想法可以有,但是我盛好的冷水总得浇下去,怎么浇法呢?我们女士在30岁以后,卵子的质量急剧下降,对女性来说,他可能面临的不仅关于卵子质量下降,还有关于输卵管堵塞等等;临床里关于女性不孕时,就会归因于输卵管堵塞。那么关于男性来说,不孕的原因会归因于精子的活性降低。于是,我们的重点来了。

男性精子的活性在什么时候开始降低呢?研究表明,这个时间分界点是四十岁,在这个时候,精子的活性以倍速下降。所以呢,如果你是四十岁,如果你老婆也是四十岁,你指望换个老婆来解决这个问题,我只能送你一句,呵呵。

刚才咱么微课开始之前,看到一位同学非常关心一个问题,即二胎之间的年龄间隔究竟是多少。说实话,关于这个问题无论是心理学还是生理学都做过相关的研究,我们也把这部分内容与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在这里会给您一些心理学已经研究出来的结论。如果你发现你家宝宝的年龄界限超过这个或者没超过这个,你可以选择对这部分进行忽略。

因为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对一些已经发生的或者没法改变的事实,我们可以选择的最好方式就是忽视它。

上个世纪末时,美国的研究者(这个研究得到了美国儿童协会的支持),他们调研了关于美国犹他州从1989年至1996年之间分娩的173205的新生儿,仅从新生儿出生的孕周和体征来考虑,生完前一胎一年半到两年左右是比较合适的时间间隔。实际上提到关于生育的年龄间隔怎么科学,我们很难给出明确的界定,究竟是从孩子的角度还是母亲的角度呢?

我们这所用的研究,主要从新儿的健康角度来看,找到了两个指标,一个是出生时的孕周,也就是是否早产,另一个是出生时的体重,是否是低重还是超重。也就是出生体重的风险。研究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他们通过一个曲线把它描述出来,曲线的形状非常像J,大家通过图片可以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从这个图片当中可以看出来,从早产和低出生体重的风险一开始会随着两胎的间隔时间增大而逐渐降低,然后在一年半到两年时,这时候风险值是最低。但是之后,随着两胎间隔时间的增加,风险又开始加大了。从刚才的图片中,和生完前一胎之后,和一年半到两年再怀孕相比,间隔时间不到半年风险是1.4倍 ,但一旦超过十年,这个风险就提升为1.5倍2倍。这样的研究因为它采用的样本量特别大,直到今天仍广为引用。

可能完全是从新生儿的角度来说,我们不光考虑关于新生儿自己的状况,还有考虑到母体因素,甚至还要考虑到家庭中的其他成员。从母体的角度来说,刨宫产之后,再妊娠的间隔时间,一般来说间隔一年半,一般推荐三年左右。目的是降低孕产期并发症的风险。但时间间隔不易过长,隔时间太长,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也很高。有研究发现,间隔超过13年的疤痕子宫,发生风险明显提高。

而研究者从J型曲线中,所描述的理想时间段里,告诉我们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并不那么教条,研究者会发现实际上两胎间的间隔2-5年的情况比较多,它在人群中所占比重是38.1%,间隔1-1.5年时所占比重是19.8%。毕竟人算不如天算,即使,我知道最科学的间隔时间,也没办法把我的人生计划的那么精确、完美。即没法做到事实力争完美。

在我们的发展心理学当中,除了J型曲线告诉我们至少间隔1.5-2年时间。这个时间间隔究竟多少比较合适呢?我们刚才除了考虑到新生儿和母体的因素外,还要考虑到家庭中其他成员的感受。也就是说新生儿的哥哥姐姐。在儿童心理学现有研究里面,它主要是从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也就是说他知道我是谁,我有一个弟弟和妹妹了,我是谁的哥哥或谁的姐姐,以及他可能出现的合作和分享的意志这点出发。会推荐理想的二胎资格是3-5岁左右。5岁貌似研究的一个上限了。

5岁已经是间隔的一个上线,但如果说听微课的与我年龄相仿的妈妈,大宝和二宝的年龄间隔差不多已经是十来岁了。实际上从对个体关于不同文化的感受,如果孩子间隔超过5年也就是说6年左右,孩子间已经会就会出现代际效应也就说代沟。这时,无论是对于大宝还是二宝,他们彼此都是独立的,他们都被当成独生子来抚养。

在生不生二宝这个问题当中,我们首先主要问一个问题,我是否能生得了。就生得了的评估主要从以下几点出发,第一点,母亲的状况;第二点,就是大宝二宝之间的年龄间隔。母亲的状况主要指母亲的身体健康、生育年龄、初产方式;第二点,在生不生二宝中,主要考虑是否负担得起的问题。曾经听说很多朋友,学生说过这么句话:“生孩子还需要花钱吗?尽管生就是了。”

我特别想问问大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在生宝宝养宝宝当中,我是否需要花钱呢?那些认为生养孩子不需要花钱的爸爸妈妈们,他们养孩子的支出,与他们的家庭收入相比,都属于九牛一毛,所以他们不会认为生养孩子是件特别费钱的事儿。大家可能会看过2013年社科院的一个关于中国人婚恋状况的调查报告,在月收入2万元以上的受访者,他们生二胎的意愿非常强烈达到了71.4%;对于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受访者,想生二胎的不足一万。这就说明我们想生二胎时,大家其实已经把自身的经济条件作为一个考量了。

2013年,一张《中国十大城市生育成本排行榜》曾走红网络;排在第一位的是北京,生育成本是276万元;其次是上海,生育成本是247万元;第三位是深圳,生育成本是216.1万元。抚养一个孩子的过程中,教育,医疗和住房被认为是压弯腰的三座大山。

大家可能还看过,2013年《中国十大城市生育成本排行榜》。这个排行榜排在第一位的是北京,生育成本是276万元,第二位是上海,生育成本247万元,第三位是深圳,生育成本是216.1万元。所以我们看到北上深作为国内的一线城市,养孩子的成本也责无旁贷地冲在了前面。而在2005年时,社科院也做过一个调查报告,中国父母在把孩子养到十六岁的时候,抚养的总成本已经达到25万元,如果再把孩子送到高等院校进行培养,那么这个数字将达到49万元。

当然,这所提到的25元,49万元,以及200多万元,对我个人来说只是一个数字。特别是提到关于北京生育成本276万元时,我必须要狠狠的倒吸几口气,这个数字以我每年不足十万元的收入来说,它意味着,我不吃不喝二十多年的收入。我们会问,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它究竟是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在这向大家介绍一个研究,这个研究是在20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罗兹伯格他们所做的。当时的研究对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被试是小白鼠。

罗兹伯格把他们在一窝所生的小白鼠中,从中收取出13只小白鼠(白鼠属于多胎生育,白鼠妈妈可以一下生很多个),把他们分别放在3个喂养情景当中。一个是放在标准情景,也就是标准实验室的笼子;另一个是平凡的环境,这个环境可以提供食物和水,但比标准的实验室笼子要小一些;第三个叫做丰富的环境,这个丰富的环境是怎么设置的呢?笼子要比标准的实验室多多了,同时,还给被试的小白鼠准备了几个玩伴。

同时,研究者还特别贴心,他们总共找了25种玩具,每天会给小白鼠放一种玩具,也就是说,丰富情景里的小白鼠不光是居住环境好了,而且还有玩伴还有玩具。这些小白鼠在经过4-10周的喂养之后,研究者会通过人道的方式让他们失去生命。在这些小白鼠失去生命后,为避免研究中可能会出现的偏差,他们采用对13只小白鼠的脑切片,随即进行编号。

进而借助于高倍放大镜,对小白鼠脑部切片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对咱们特别有启发意义,这个研究结果有以下几点发现:第一点,在丰富环境中长大的小白鼠,它的大脑皮层的厚度会明显高于在平凡情景中长大的小白鼠;第二点,在丰富情景中长大的小白鼠,它的脑组织中所提到的一种叫乙酰胆碱酶,它的活性明显高于在平凡环境中长大的小白鼠。那么这个研究想告诉我们的是什么样的一个结果呢?

我们其实从对平凡环境和丰富环境比较中,可以看出,丰富的环境刺激可以使个体大脑发育具备更多的可能。丰富的环境刺激是如何达成的呢?我们就会知道它必然和钱关联在一起,因此我们在儿童养育当中,在提到钱的时候,我们知道钱不是万能的,但少了它是万万不能的。为什么呢?因为钱重新塑造着关于儿童发展的各种可能性。这恰恰也是我们在现有的研究中,应该承认并且认可的问题,以我在这个领域的认识和了解,我一直认为养孩子就是一件特别糟钱的事儿。

我们现在就来看看,在决定生不生二宝这个问题上的第三个因素——是否能够陪得动?大家可能看过一个网络用语——“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相守是最温暖的承诺。”对于孩子来说,对新生的宝宝或者在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当中,以及其它一些关于家庭关系、婚恋关系的研究当中,研究者公认的是,生命的头三年是父母和孩子之间,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的重要时期。生命早期,父母的缺席可能会给孩子的心理发展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也会给亲子关系树立了难以攀越的障碍。

对孩子和母亲(养育着),这种比较稳定的亲密关系,我们给了它一个术语,叫做依恋。是由英国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叫琼 鲍比,在1969年提出。依恋定义为个体与具有特殊意义的他人,形成牢固的情感纽带的一种倾向。鲍比会认为说儿童和母亲之间的依恋,能够为个体提供安全和安慰。鲍比和她的美国学生叫艾森沃特之浩,随着对研究对象的不断扩展,研究者也在讨论关于依恋的原理,以及同成人之间的这种相关性。

婴儿的依恋功能包括:第一点是维持亲密。也就是我试图寻求保持与依恋对象的一个亲近;第二个是抗拒分离。也就是我寻求看护者的亲密拒绝分离;第三个被我们称为安全的基地,也就是说把依恋对象当做探索外部世界时一个安全港湾,当我出错时,我需要从她儿得到安慰;第四个,被我们称为避风港湾,就是说当我们遇到威胁时,他会寻求关于依恋对象的帮助获得安全。而进一步的研究会发现,早期的人际经验,会影响个体后来人际发展的轨迹。比如说,在成人婚恋关系的情感链接当中,他遵循的是与他早期的依恋关系相似的生物系统。

在提到这点时,早期的依恋类型,也会影响着我们在成年之后,与我们配偶之间的亲密关系的建立。Henwen和xiewer在1987年时,在他们的原创性研究中,最早就揭示出来成人在处理他们亲密关系时,也会表现出婴儿和母亲之间相类似的反映方式。我们刚才所提到的关于婴儿依恋系统的特征:维持亲密、抗拒分离、安全基地、避风港湾它同样也会在成人的亲密关系中,观察到。这恰恰给我们表明了关于依恋对于儿童以及个体发展的一个积极意义。我们从对依恋的研究中,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一个事实,我们生完孩子,怎么养?

我们从上面这样的论述中,在生完孩子怎么养,怎么养与孩子建立一个亲密关系,怎么样把我们孩子塑造成为一个合格的人,如何把他交给他将面对的社会,这其实也是生命早期,家长需要考虑的问题。那么在生命早期当中,儿童与家长之间的依恋又是如何发生的呢?那么鲍比的美国学生艾森沃斯,通过一个被我们称为陌生情景的实验,总结出儿童依恋的三种类型。

儿童依恋的类型

依恋类型

婴儿表现

母亲特征

安全性依恋

(secure

attachment)

与母亲一起时,将其作为“安全基地”,以母亲为中心主动去探索环境,并不是总依偎在母亲身旁,只通过偶尔的靠近或眼神注视与母亲交流,母亲在场时,婴儿感到足够的安全;当母亲离开时,明显表现出苦恼、不安;但当母亲回来时,会立即群求与母亲接触,将其作为“避风港湾”,易被安托。约占65%-70%。

安全型婴儿的母亲一般对孩子的信号及情绪表达(呼求、肢体动作等)很敏感,能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鼓励孩子进行探索,而且喜欢和孩子有亲密的接触。

回避型依恋

(avoidant

attachment)

与母亲刚分离时并不难过,但独自在陌生环境中某一段时间后会感到焦虑。容易与陌生人相处,容易适应陌生的环境,很容易从陌生人那里获得安慰。当分离后再见母亲时,对母亲采取回避态度;有人也把这类婴儿称为“无依恋婴儿”。约占20%。

回避型婴儿的母亲有多重类型。有的对孩子缺乏耐心,当孩子干扰自己的计划和活动时生孩子气或怨恨孩子,对于孩子的信号反映迟钝;有的对孩子经常表现出消极情感,即使对孩子表达积极情感,程度也很微弱等等,因此两者之间并没有形成特别密切的感情联结。

焦虑-矛盾型依恋

(anxious-ambivale

ntattachment)

每当母亲要离开前就显得很警惕,当母亲离开时表现的非常苦恼、极度反抗,任何一次短暂的分离都会引起大喊大叫。担当母亲回来时,其对母亲的态度又是矛盾的,既寻求与母亲接触,但同时又反抗与母亲接触。当母亲亲近他时,生气地拒绝,推开,但是要他重新回去做游戏似乎又不太容易,不时朝母亲这里看。约占10%-15%.

反抗型婴儿的母亲常误解孩子的信号,它的照顾行为是不一致的,对孩子的反映更多地依赖自己当时的心境,而不是孩子的行为.因此在孩子的信号和母亲的情绪表达间常表现出不一致.

在埃森沃斯对儿童依恋类型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他主要是把儿童依恋分为三种类型: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和焦虑矛盾型依恋。在依恋研究中,发现,有不同依恋类型的儿童,他们的行为表现是不一样的。但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表现呢?研究者越来越多的会把母亲的特征和行为反应作为其中的考量。比如安全性依恋的母亲特征,一般对孩子的信号及情绪反应很敏感。

能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鼓励孩子进行探索,而且喜欢和孩子有亲密的接触。而回避型婴儿的母亲有多重类型。有的对孩子缺乏耐心,当孩子干扰自己的计划和活动时生孩子气或怨恨孩子,对于孩子的信号反映迟钝;有的对孩子经常表现出消极情感,诶呀我真烦你,你怎么这么讨厌,真希望没生你。因此,这样的母亲也很难与孩子间建立亲密关系。

后面我们再看焦虑矛盾型依恋也叫反抗型。这些母亲明显可能是智商会有些硬伤,其实我们一般会说这类母亲敏感性不足,洞察力不够。主要原因常误解孩子的信号,它的照顾行为是不一致的,对孩子的反映更多地依赖自己当时的心境,而不是孩子的行为.那么这类母亲来说,她们自己在管理和调节自己情绪时也会出现问题,因此在孩子的信号和母亲的情绪表达间常常表现出不一致,没法与孩子达成共识性也就是同步性。当然对上述三种依恋类型来说,我们都知道,后两种依恋类型都属于不安全依恋。

在咱们心理所开设的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硕士和博士阶段的研究课程中,对这部分内容都有详细介绍。因为我们一直把依恋关系的这种建立视为儿童在人格发展与社会性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持续关注一下,心理所儿童专业的相关课程。下面我们会问,三种依恋类型当中,孩子会有不同的行为反应,这些行为反应与母亲的行为方式和特征会有关联,鲍比当时用了一个假设,这个假设叫做内部的工作模式。

鲍比1969年时,提出了一个婴儿内部工作模式的一种假设。它基于婴儿和母亲的之间的互动,认为儿童智力的一种内部工作模式,这种内部工作模式,孩子可以依据这个模式,来预测母亲将有何种表现,只要母亲以相同的方式反应,这个模式就会保留下来。但是一旦母亲行为发生变化,儿童就会修正他已经形成的这个模式。后来发现关于这种内部工作模式,还可以分成两个互为补充的部分。

再有就是鲍比所强调的,关于婴儿自己的,这主要涉及到儿童自我是否有这种价值,以及他是否觉得自己特别值得关爱和值得看护;另外一个工作模式取决于依恋对象——我们的母亲,当我在表达自己需要被拥抱时,悲伤时,母亲是否能够给予她值得拥抱的感受,你是否很敏感,你是否能够做出一些反应。基于艾森沃斯和鲍比做出的这些研究,我们今天也会越来越多的把孩子的依恋类型和母亲的洞察力关联起来。

因为这两种工作模式会同时存在于婴儿和依恋对象之间。所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到看到,如果妈妈非常敏感,而且总是在身边。婴儿就会发展出一种他认为别人是有反应的,可信的,自己是可爱的,并且是值得被照顾的,这样一种内部工作模式。反之,当看护者和照料者不一致,而且拒绝孩子要求。孩子会发展出一种别人对我没有反应,不理我,我不值得被关爱,我自己应该自己满足,我不需要别人关爱,所以我们在提到关于这两种内部工作模式时,也可以提出良好的依恋关系,其实取决于孩子和母亲之间是否有同步性和共时性。

刚才我们也说过,在生命早期中,就是孩子和母亲的这种依恋模式,最终会影响成人后,我们与配偶和其他方面这种亲密关系的建立。有三个研究者,在1998年时候,当时用维度法来考虑力量关系的分合。认为对成人来说,依恋类型可以概括为回避亲密和忧虑悲泣两个维度。回避亲密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会影响人们接纳相互信赖的亲密关系的难度和信任程度,你看我发现在一次被遗弃之后,我发现自己消失了爱的能力了。你看在亲密关系中感到舒心和轻松的人,一般来说回避亲密关系的程度就会低。

但是有另外一些个体,他们在伴侣与其他人亲密接触的时候,经常性烦躁不安,我一看你今天没有陪我,去陪其他人了。这时我的表现是,你回来你别碰我。这个被我们称之为回避亲密。一旦她烦躁不安的时候,我们就会说回避亲密程度比较高;另外一个维度被称为忧虑被弃,担心自己被遗弃,忧虑背弃的维度,主要体现在是否会害怕他人认为自己没有价值而远离自己。一般来说,安全性比较高的人,她在与人接触过程中,都会非常安心。

也不会担心别人会苛刻地对待自己,因而能积极快乐地寻找亲密相互依赖的快乐的人际关系。但相形之下呢,其他几种类型的人,他们往往会充满焦虑不安,在亲密关系中,表现的如坐针毡。我们现在都知道,成年之后,我们会试图从生命早期去寻找答案。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信奉一句话,我成年之后出现的所有问题,其实归根到底都是幼年出现的问题。

我们刚才从三个方面考虑生不生二宝的问题。那么二宝已经出生了,怎么办呢?我们来看看,对于二宝已经生了,二宝的存在就影响了家庭的结构。我们把这样的家庭,叫多子女家庭。有人可能也看过网上有个段子,2015年国家放开二胎政策之后,在广东潮汕地区,甲对乙说:“国家让生二胎了。”乙回答说:“啊,只让生两个?”那对于潮汕人民来说,他们已经在国家允许生二胎时,把三宝四宝生完了。

二、多子女家庭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

(一)章子的特点及教育

(二)次子的特点及教育

(三)老小的特点及教育

(独生子女的特点及教育)

哪项特质最符合你?

A 力求完美,可靠,有责任心,计划周详,条理分明,难以掌控,具有领导天赋,判断公正,严肃认真,勤学好问,逻辑严谨,不喜欢惊喜,喜欢电脑

B 善于调解,善于妥协,灵活变通避免冲突,独立,忠于朋友,交友广泛,特立独行,深藏不露,质朴

C 善于操纵,迷人,责难他人,引人注意,坚韧不拔,长袖善舞,善于推销,早熟,感情充沛,喜欢惊喜

D 小大人,精通事故,从容不迫,成就很高,上进心强,杞人忧天,小心谨慎,热爱读书,黑白分明,言辞绝对,无法忍受失败,自我期望值高,喜欢喝非同龄人交往

第一,个体的智力水平随家庭规模的增大而降低;

第二,在两子女及多子女家庭中,排行越靠后,孩子的智力得分越低;

第三,在多子女家庭中,最后出生的儿童智力得分的降幅都大于其他次序出生的儿童;

第四,除了最后出生的儿童,智力和出生顺序是呈现出二次函数的相关关系,即智力降低的比率随出生虚词的延续而减小,在八个和纠葛子女的家庭中智力水平出现回涨;

(1)家庭规模越大,子女智力水平越低;

(2)在家庭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出生间隔越大,子女的智力水平也越高;

(3)在家庭规模和出生间隔一定的条件下,子女的智力水平随出生虚词降低。

给老小的建议:

1.要勇于承担责任。首先,要停止推卸责任,不要老认为自己还是小孩。

2.留神观察一下你目前从事的工作。你现在的工作是否与人打交道?一般来说,你应该是一个善于交际的人,因为只有在与人交际中,你才会有机会充分展示你的才华。如果你现在从事的工作与人接触甚少的话,即使放弃这份工作薪水将会暂时减少,你也应该考虑改变一下你的职业。推销工作是你考虑可能选择的职业之一。只要是与人打交道机会多的工作,可任君选择。只要你感觉你有组织才能,并善于谋略,你可以考虑选择从事管理工作。

3.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一方面,排行老小的通常善于交际;而另一方面,他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所以一定要助人为乐。切记:不要向人炫耀,要与人同甘苦共患难,这是医治自我中心恶习的灵丹妙药。

4.不要过分固执已见,要允许自己犯错误。当自己知道是由于自己的原因所酿成的错误时,切勿斥责他人。

5.如果你喜欢出风头,那要告诫你,别人也不见得没有此种爱好。当你与别人交谈时,要多问问别人的打算,别人的感觉和别人的想法。

6.在结婚之前,要尽量找排行老大的谈情说爱。你也许会发现,排行老大的是你最理想的意中人。无论你与属于何种排行的人结合,在婚后要牢记你的妻子并不是你的妈妈,或你的丈夫并不是你的爸爸。

.......

陆小英老师还现场解答了3个问题,如↓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由于篇幅实在太长,就不一一呈现啦,感兴趣的你

特别感谢我们的笔记天使

感谢我们的笔记天使,特别是@苏兰,@蔡君,@小狮子

感谢我们笔记天使的付出,让没能参加的小伙伴一起学习,让已经参加的一起来复习,棒棒哒~

不仅有电子版的,我们还有手写的,速来围观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恭喜上面三位笔记天使,获得笔记天使奖,请三位天使与我联系,告知具体的通讯地址和联系方式,我们会在3-6个工作日之后寄出《6s超级学习策略》哦~

《6S超级学习策略》是由我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中科院心理所原副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继续教育中心主任刘善循教授编著。全书共分六章,分别了阐述了学习目标策略、最佳学习状态、内在学习动机、激发学习潜能、有效自我调控等

ps:我们以后还会陆续组办各种线上讲座,欢迎大家来做笔记天使~

你不能不知道的中科院心理所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建立于1956年,是我国唯一一所综合性心理学研究机构,是中国科学院所属创新工程单位之一,也是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心理学科研教学单位。

中科院心理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致力于促进个体幸福与社会和谐,是我国行为科学领域引领性的创新研究中心。中科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凭借儿童发展规律、早期教育与创造力培养方面的研究,形成自具特色的儿童学方面培训课程。此外,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设立在中科院心理所,开展以应用研究为主的多学科、跨学科的“儿童发展”科学研究活动,以多种形式为儿童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提供全方位服务。

中科院心理所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课程研修班,自2006年举办以来,已帮助近8000名儿童教育者及家长系统地掌握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儿童潜能开发教育理论及系统训练方法。符合条件可以申请硕士学位。

课程预告

北京地区+全国远程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课程研修班

(升级版)

5月8日开学

还有一个信息

不能漏掉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

学费已经全国上调

现有2个名额,2个名额,2个名额可以享受原价

北京学费由原来的21900元调整为23800元

广东地区学费由原来的23800元调整为26800元!

仅有2名!先到先得!额满即止!

仅有2名!先到先得!额满即止! 

仅有2名!先到先得!额满即止! 

最新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免责声明1111

本站所收录作品、热点评论等信息部分来源互联网,目的只是为了系统归纳学习和传递资讯!

免责申明:所有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与本站立场无关,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我们将做删除处理!

Copyright 2017-2018 怀孕期 版权所有 湘ICP备150128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