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字打碎二胎梦

时间:6年前 (2018-02-25)来源:怀孕期阅读量: 949

导读:

本文来源:阿袋子(ID:Abag_001)

社会老龄化了,需要生二胎;人口红利不足了,需要生二胎。可是,二胎岂是你想生,想生就能生?


用验孕棒验出怀孕那天,我拉着老公兴冲冲地去了医院。到了预诊台刚一开口,护士冷冷地问了我一句:“要不要?”后来我才知道,说“要”的给粉红色条子,分去妇产科;说“不要”的给黄色条子,分去计划生育科。


当你第一次释放怀孕的信息时,首先收到的不是祝福,而是“要不要”,这经历让我一直很难忘。这是三十年计划生育政策的惯性影响。还好,从80后出生开始,伴随我们进入生育年龄的这个政策,总算要结束了。


无论是官方媒体还是社会化媒体都很亢奋,朋友圈里到处都在问你“生不生”。最近一两年来“人口红利消失论”、“社会老龄论”,突然集中出现的“失独家庭“报道,仿佛都在为这一天铺垫。


但是,在这些从多个角度论证“中国人应该多生”的报道、研究中,却完全没有人认真观察过二孩政策落地的决定性人群——“中国年轻母亲”群体的生存状态。不管有多么雄伟的论据,两个字就能粉碎二胎梦——谁带?


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妈妈的产假福利不能算差。这大概得益于中国人对生育的重视程度。但是,当4至5个月的带薪假休完以后,她们从社会获得的育儿支持就几乎为零。


我的女儿曾在一个早教机构上课,那里同时也开办可以招收18个月以上孩子的托班。这种低龄托班是非常稀缺的资源,以至于报名供不应求。不知道从哪一年开始,公立的幼儿园就取消了托班,80年代以前国营大厂中的育婴室,也随着工厂改制的潮流消失得无影无踪。能在社区附近找到一个肯接收低龄孩子的托班,实在解了父母燃眉之急。然而有一天,这个早教机构的老板突然消失了,带着刚刚收取的几十万元托费人间蒸发。

这时,父母们才发现,这里的营业执照上根本没有“教育”相关的资质,所有与早教相关的机构注册,都并没有严格的管理和审核。更可悲的是,这样一个不正规的“托班”却是保证那几十个妈妈能重返职场的唯一凭借。


如果不能靠社会化的托幼机构,那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父母。可是,并不是每一个家庭都有老人帮忙。更何况,两代人有诸多生活上的差异,如果为了孩子,硬是绑在一起生活,反倒是给双方都增添痛苦。生活坎坷的五零后,忙碌了一辈子,想在晚年悠闲度日无可厚非,带孙子本来就不是他们的责任。


如果没有托幼机构,如果也没有父母,谁来帮助80后带大孩子呢?


我的曾经的上司是一个台湾女人。她从结婚开始就和丈夫单独生活,双方父母都不在身边。她的工作非常繁忙,但她却养育了两个孩子。“你是怎么做到的?”我问。她回忆,第二个孩子出生时,她想过要辞职,但是公司挽留她,给了她一年的育婴假:一周只有一天必须到公司,其他时间可以申请自由办公。就是在这样宽松工作时间的支撑下,她没有放弃职业,也养大了一双儿女。

与一些在国外生活的朋友聊天,也常听到这样的事例。似乎,支持职业妈妈的弹性工作在很多地方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有的公司甚至有自己的托儿机构,可以帮助女性职员照顾年幼的孩子。


可是,在国内却没有这样的福利。在职场上,我们更注重的是“男女一样”,而不是“男女平等”。平等并不是一样,有时候,平等是需要差异化的政策来维护的。如果女性为了生命的繁衍要付出更大的代价,那在社会中,在职场上,就应该给予她们更多的灵活政策。生育是责任,而工作和发展是权利。但是在一个多了8天产假都会引发“不敢再雇女员工”议论的社会里,来谈这样的责任和权利,实在太过奢侈。


话说回来,在现今的中国社会里,如果没有老人帮忙,又找不到靠谱的幼儿园,妈妈们只能放弃工作。中国的全职妈妈恐怕是世界上最没有保障的全职妈妈群体之一,她们完全处在各种社会福利体系覆盖之外,她们的劳动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在热热闹闹的“全面二孩”新闻之后,如果不对年轻母亲的育儿现状认真的审视、思考,那所有的倡议都是不负责任的,只不过是将国民作为资源来支配,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尊重与关怀。


阴阳两极,是矛盾统一体:因为厌恶女婴,男女比例就会失衡,男人就会找不到配偶;因为忽略女性群体生存与发展的需求,这个社会就得不到更多的孩子。切记。

本平台文章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最新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免责声明1111

本站所收录作品、热点评论等信息部分来源互联网,目的只是为了系统归纳学习和传递资讯!

免责申明:所有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与本站立场无关,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我们将做删除处理!

Copyright 2017-2018 怀孕期 版权所有 湘ICP备150128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