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备孕疾病之——输卵管肿瘤

时间:6年前 (2018-03-12)来源:怀孕期阅读量: 301

导读:

输卵管肿瘤概述

输卵管肿瘤(tumours of the fallopian tube)甚为少见,而良性较恶性更为少见。输卵管良性肿瘤的组织类型繁多,其中腺癌样瘤(adenomatoid tumor)相对多见。其他如乳头状瘤,血管瘤,不滑肌瘤,脂肪瘤等均极罕见。由于肿瘤体积小,无症状,术前难以诊断,预后良好。输卵管恶性有原发和继发两种,绝大多数为继发癌,占输卵管恶性肿瘤的80~90%,原发灶多数位于卵巢和宫体,也可由对侧输卵管、宫颈癌、直肠癌、乳腺癌、转移而来。主要通过淋巴道转移。症状、体征和治疗取决于原发灶、预后不良。

病因不明。不孕与生育少可能是其主要的发病因素。输卵管癌患者中有不孕史者占30%~60%。炎症可能是其发病诱因。有人认为输卵管炎可能仅是输卵管癌的伴随病变。 2/3病例为单侧性,好发于壶腹部或伞部,病变起自内膜,浆膜面粗糙,常与周围组织粘连,输卵管胀大,呈积水状,腔中可见乳头状组织及混浊液体,镜检为腺癌。

1、巨检:病灶常见于壶腹部,其次为伞端。多为单侧发生,双侧者占10%~26%。输卵管癌早期外观可正常,多表现为输卵管增粗,呈不规则形或腊肠形。输卵管剖面可见腔内有菜花样组织或坏死团块。输卵管伞端常与周围粘连封闭,管腔内可有积液、积血或积脓。

2、镜检:绝大多数是乳头状腺癌,占90%,其中50%为浆液性癌,大多分化不良,其他如内膜样癌、透明细胞癌、鳞癌、棘腺癌、鳞腺癌、粘液癌等少见。输卵管腺癌的组织学分型分为3级:l级为乳头型,分化较好,以乳头结构为主,恶性程度低;Ⅱ级为乳头腺泡型,乳头结构仍存在但细胞分化较差,异型性明显并有小腺泡或腺腔形成;Ⅲ级为腺泡髓样型,细胞分化差,恶性程度高,核分裂相多,形成实性片状、巢状,有时可见腺泡结构。

输卵管肿瘤的症状

早期多无症状,易被忽视或延误诊断。随病变发展,临床上表现为阴道排液、腹痛和盆腔肿块,称输卵管癌“三联征”。但不足l5%的患者有此典型“三联征”。

(一)阴道排液:约50%患者有阴道排液,为黄色水样液体,一般无臭味,量多少不一,常呈间歇性。这是本病最具特异性的症状。

(二)阴道流血:多发生于月经中间期或绝经后,为不规则少量出血,刮宫常呈阴性。

(三)腹痛:一般为患侧下腹钝痛,为输卵管膨大所致。有时呈阵发性绞痛,为卵管痉挛性收缩引起。不阴道排出大量液体后,疼痛随之缓解,少数出现剧裂腹痛,则系并发症引起。

(四)下腹肿块:妇科检查时常可触及一侧或两侧输卵管增粗或肿块。质实兼有囊性感,呈腊肠样或形状不规则,有轻触痛,活动常爱限。排液后肿块缩小。液体积聚后又复增大。

(五)腹水:较少见,发生率约10%,呈淡黄色或血性。

(六)其他:增大的肿瘤压迫或累及周围器官可致腹胀、尿频、尿急等,晚期出现恶液质表现。

输卵管肿瘤的分类

一、输卵管良性肿瘤:

输卵管良性肿瘤种类甚多,以腺瘤样瘤相对多见,其他包括平滑肌瘤、乳头状瘤及畸胎瘤等。由于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很难在手术前明确诊断,往往在盆、腹腔手术时发现。治疗手段为肿瘤切除术或患侧输卵管切除术。预后良好。但乳头状瘤和畸胎瘤偶可发生恶性变,如有可疑,术中应行冰冻切片病理检查。

二、原发性输卵管癌:

原发性输卵管癌是少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约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0.5%。发病高峰年龄为52~57岁。阴道排液是最常见的症状,常伴有盆腔或下腹部疼痛和盆腔包块。输卵管癌的生物学性状及治疗与卵巢癌相似。

输卵管肿瘤的诊断

术前确诊率为2-35%不等。因此凡遇到间歇性阴道排液症状的妇女,应想到有输出卵管癌的可能。当排液症状和腹痛、腹部肿块有紧密联系时,可作出临床诊断。

辅助诊断:阴道细胞学检查楞协助诊断,如涂征中含不典型腺上皮纤毛细胞,提示有卵管癌的可能。如找到癌细胞,经分段诊断性刮宫排除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宫腔吸液检查。超声检查及腹腔镜检查增有助于诊断。

鉴别诊断:输卵管癌与卵巢肿瘤、输卵管孵巢囊肿不易鉴别,如有可疑,宜及早冲腹探查确诊之。

输卵管肿瘤的治疗

一、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是以手术为主,化疗、放疗为辅的综合治疗,强调首次治疗的彻底性。

1、手术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原则上早期应行全面分期手术,晚期行肿瘤细胞减灭术。

2、化学治疗与卵巢癌相似,多采用以铂类和紫杉醇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

3、放射治疗由于以铂类为主的联合化疗疗效显著,较少应用放射治疗。手术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作全子宫、双侧附件及大网膜切除术,如癌肿已扩散到盆腔或腹腔,仍应争取大块切除肿瘤。一般不主张行盆腔淋巴结清除术。

二、良性肿瘤的治疗

输卵管良性肿瘤常无临床症状,故很少在术前作出诊断。最后诊断取决于病理组织检查。治疗方法为输卵管切除术。预后好。

(一)输卵管腺样瘤:

输卵管腺样瘤为最常见的一种输卵管良性肿瘤,多见于生育年龄妇女,80%以上患者伴有子宫肌瘤,未见恶变。其组织来源尚有争议,认为是间皮、淋巴管内皮或血管内皮来源等,通过电镜研究,支持肿瘤由间皮来源的说法。肿瘤直径一般l~3cm,位于输卵管浆膜下,无完整包膜,但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实性,切面呈灰白色或灰色。临床上多无症状,往往在伴发其他疾病如子宫肌瘤、慢性输卵管炎时才发现。治疗为手术切除患侧输卵管。预后良好。

(二)输卵管乳头状瘤:

输卵管乳头状瘤来源于输卵管上皮,一般生长在输卵管粘膜并向输卵管腔突出,呈疣状或菜花样,直径为1-2cm。常发生在生育年龄妇女,与输卵管积水并发率较高,偶尔亦与输卵管结核或淋病并存。早期无症状,因患者常常合并输卵管周围炎,故患者可主诉不孕、腹痛及月经过多等症状。随着肿瘤的发展,逐渐出现阴道排液,合并感染时,呈脓性。管内液也可流向腹腔形成腹水,盆腔检查可触及肿块。少数可发生恶变而成乳头状癌。

(三)输卵管囊性及实性畸胎瘤:

输卵管囊性及实性畸胎瘤极为少见,一般为单侧病变,双侧较少见,大部分肿瘤生长在输卵管峡部或壶腹部,呈囊性病变,亦有少数是实性病变。肿瘤大小为0.7~20cm。发病年龄一般在21—60岁。常见症状为下腹部疼痛、痛经、月经不规则及绝经后出血,由于无典型的临床症状或无症状,术前往往不能发现。手术切除患侧输卵管。

(四)输卵管平滑肌瘤:

输卵管平滑肌瘤较少见,其发生和来源同子宫平滑肌瘤,亦可以发生退行性变,平滑肌瘤可发生在输卵管任何部位,较小,单个、实性、表面光滑;临床上常无症状,偶尔肌瘤较大时,可压迫输卵管腔而致不育及输卵管妊娠,也可引起输卵管扭转而发生腹痛。

(五)输卵管血管瘤:

输卵管血管瘤罕见,至今仅报道7例。输卵管血管瘤位于浆膜下肌层内,分界不清,可见很多不规则小血管间隙,血管被疏松结缔组织及平滑肌纤维分隔。临床无症状,血管破裂时,可出现腹痛。

输卵管肿瘤的病因

病因不明。不孕与生育少可能是其主要的发病因素。输卵管癌患者中有不孕史者占30%~60%。炎症可能是其发病诱因。有人认为输卵管炎可能仅是输卵管癌的伴随病变。 2/3病例为单侧性,好发于壶腹部或伞部,病变起自内膜,浆膜面粗糙,常与周围组织粘连,输卵管胀大,呈积水状,腔中可见乳头状组织及混浊液体,镜检为腺癌。

1、巨检:

病灶常见于壶腹部,其次为伞端。多为单侧发生,双侧者占10%~26%。输卵管癌早期外观可正常,多表现为输卵管增粗,呈不规则形或腊肠形。输卵管剖面可见腔内有菜花样组织或坏死团块。输卵管伞端常与周围粘连封闭,管腔内可有积液、积血或积脓。

2、镜检:

绝大多数是乳头状腺癌,占90%,其中50%为浆液性癌,大多分化不良,其他如内膜样癌、透明细胞癌、鳞癌、棘腺癌、鳞腺癌、粘液癌等少见。输卵管腺癌的组织学分型分为3级:l级为乳头型,分化较好,以乳头结构为主,恶性程度低;Ⅱ级为乳头腺泡型,乳头结构仍存在但细胞分化较差,异型性明显并有小腺泡或腺腔形成;Ⅲ级为腺泡髓样型,细胞分化差,恶性程度高,核分裂相多,形成实性片状、巢状,有时可见腺泡结构。

输卵管肿瘤的预防

1、避免不洁性交及不正当的性关系,活动性生殖器疮疹患者绝对禁止与任何人发生性关系。

2、治疗期间禁行房事,必要时配偶亦要进行检查。

3、对局部损害的护理,应注意保持清洁和干燥,防止继发感染。

4、治愈后或有复发者,要注意预防感冒,受凉,劳累等诱发因素,以减少复发。

来源:童星广场 

最新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免责声明1111

本站所收录作品、热点评论等信息部分来源互联网,目的只是为了系统归纳学习和传递资讯!

免责申明:所有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与本站立场无关,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我们将做删除处理!

Copyright 2017-2018 怀孕期 版权所有 湘ICP备150128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