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品评《甄嬛传》57:意外怀孕

时间:6年前 (2018-01-29)来源:怀孕期阅读量: 824

导读:

怀孕富察贵人的孩子掉了,甄嬛却怀孕了。大喜呀大喜!宫里的打胎大队又要蠢蠢欲动了。

终于讲到著名的“牡丹芍药论”了,这幕戏在《甄嬛传》中也挺有名的。

皇后自比花王牡丹,在赏花的时候,便拿了一枝粉红色的牡丹花在手上。

华妃出言讽刺她,说粉色究竟是次色,是妾室所用;还不如手中拿嫣红色的芍药夺目。

皇后自比牡丹容易理解,那华妃为何要选芍药呢?

因为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窗体顶端

因为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认为群花品中以牡丹为第一,芍药为第二,故芍药有一花之下,万花之上花相美称。

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多稼亭前两槛芍药,红白对开二百朵》:红红白白定谁先,嫋嫋娉娉各自妍。最是倚栏娇分外,却缘经雨意醒然。 晚春早夏浑无伴,暖艳暗香政可怜。好为花王作花相,不应只遣侍甘泉。

华妃是众妃之首,又是将门嫡出的女儿,这里以嫣红的芍药自比身份,讽刺皇后是妾室所生的继后,又不得皇上宠爱,自然不及她这朵嫣红的芍药风光无限。

这次的讽刺真是十分厉害,直戳皇后的庶出身份,又说她人老珠黄,不得皇上宠爱,不如自己风光。

以前华妃讽刺皇后,皇后都要回两句嘴的,这次索性直接被噎的胃疼,脸色刷白,话都说不出来了。

这时甄嬛又出来救场了,前期甄嬛虽然没有投靠皇后,但是每逢皇后斗嘴输给华妃的时候,甄嬛都会出来救场,也算是很帮忙了。

此时甄嬛引用了唐朝刘禹锡的《赏牡丹》来打击华妃。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甄嬛的口才真是很厉害的,博证旁引,引经据典,而且十分贴切。

芍药虽然美艳动人,终究妖艳无格,暗喻华妃虽然得盛宠,但是以色侍人,能得几时好?

而且芍药在花中虽然地位尊贵,但是依然在牡丹之下,唯有牡丹才是真国色天香,令人敬仰,就好似只有皇后才能母仪天下,俯视万民。

看见没有,这就是高手。

我们要是有甄嬛三分拍马屁的工夫,在现代社会简直就能横着走呀。

皇后听了高兴死了,还得意地用肩膀推了推华妃:听见没有,第二名,给我靠边站!这尊卑只在人心,但是你向来在宫里都不得人心的,懂不懂?

安陵容此时眼看松子出来了,便“善意”提醒富察贵人脸上的妆花了,暗示其补扑香粉,可以让身上的香粉味道更为浓郁。

然后就被趴在旁边的松子闻到了,这里应该是电脑特技为松子做了一个吓人的表情,真是挺恐怖的,它不偏不倚,正好扑到富察贵人的肚子上。

昨天微信中,有位读者留言说,不知道在背后推甄嬛的人是谁,猜测是不是剪秋姑姑。

其实是曹琴默推的,从我的截图上面看的很清楚,当时只有曹琴默一人穿了一件浅紫色的衣服,而且推人的手上还戴有护甲,肯定是一个嫔妃,不是丫鬟。

而且除了皇后、安陵容和剪秋,松子扑倒富察贵人完全是一件突发事件,在一瞬间发生的事情,宫里只有曹琴默有这份“急智”,在这种时候还能顺手坑一下别人。

甄嬛也是运气好,如果她摔下去的时候,正好扑到富察贵人的肚子,这件事情就说不清楚了。偏偏甄嬛只是扶了富察贵人一把,然后就被松子的利爪抓伤了,她也成了受害者。

可怜的富察贵人,经这么一折腾,孩子肯定是保不住了。

宫里出了那么大的事,太后得到了消息,马上就赶过来。

比较耐人寻味的事,端妃也赶过来。

我就说端妃在宫里肯定遍布耳报神,否则她怎么会消息这么灵通?

每逢宫里有大事发生,端妃都是能及时赶到。

此时端妃捡起了富察贵人掉的香粉盒,这个细节非常重要,松子就是因为这个香粉盒中的气味才扑向富察贵人的,而松子是皇后养的猫,说明这时候端妃已经知道是皇后害富察贵人堕胎的。

当太后赶到的时候,富察贵人见红了。

太后是过来人,一看便摇头说:不中用了。

看见没有,这就是各宫嫔妃在太后眼中的真实地位。

皇后是后宫的管理者,而皇后之下的各嫔妃,说穿了,就是繁殖皇家血脉的生殖工具而已。

所以后宫嫔妃一旦丧失生育功能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因为在上位者眼中,她们就完全丧失了利用价值。

富察贵人的孩子保不住了,太后很生气,便追问是怎么回事。

当听到是皇后宫中的猫扑倒富察贵人的时候,太后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估计是已经猜到皇后动的手,只是一时没有证据罢了。

玲珑品评《甄嬛传》57:意外怀孕-怀孕期
此时崔槿汐正在用手绢帮甄嬛擦拭伤口,甄嬛吃疼,便叫了起来。

你们看太后这时候那略带嫌弃的小眼神:叫什么叫,你又没有孩子,矫情什么?

就算口中问了一声:莞贵人怎么了?也是非常嫌弃的语气。

皇后回禀说,甄嬛因为救富察贵人跌了一跤,怕是伤着哪里了,然后吩咐太医去看一下莞贵人。

太后还是一副“何必多此一举,她又没有怀孕”的表情。

笑死我了。

章太医说甄嬛脖子上的是外伤,不要紧,倒是手臂可能扭到了,需要好好用药。

太后听了,一脸的漠无表情:关哀家什么事?

我总觉得太后其实很不喜欢甄嬛,平时的慈爱都是装出来的,此时甄嬛受伤了,太后竟然一点担心的神情都没有,反而嫌她碍事。

倒是敬嫔很体贴,让章太医给甄嬛把下脉。

章太医一把脉,脸色就变了:哎呦,不得了,这位小主肚子中也有金蛋啦!

听说自己竟然有身孕了,甄嬛当然大喜过望。

然后太后和皇后听说这个消息之后,太后是惊讶中略带喜色,皇后则是非常惊恐的神色,像是见到鬼魂一般。

因为皇后并不知道碎玉轩她埋的麝香仁被甄嬛挖出来了,她还以为甄嬛不会怀孕呢,突然听到这个噩耗,吓死了!

听说甄嬛怀孕了,太后立刻就变脸了,你们看她现在的表情,是不是充满了慈爱?

哎呦,你就是我金金贵贵的小宝贝疙瘩,不对,你肚子里怀的才是我金金贵贵的小宝贝疙瘩,你是小宝贝疙瘩她娘,所以你也金贵起来了。

大家不要觉得太后这里很势力哦,其实太后这个婆婆的心态,还真挺真实的。

然后皇后这里“一脸欣喜”地将甄嬛和甄嬛腹中的胎儿交给了章太医,因为章太医是皇后的人,有他做甄嬛的太医,甄嬛这一胎是必掉无疑的。

然后章太医一脸自信的笑容:包在老臣身上,这胎绝对生不下来。

皇后高兴死了,感觉她快要高兴地想哭了:生不下来好,生不下来妙,生不下来呱呱叫!

到了晚上,太后开始审问皇后了,一开口就问:那孽障,还没抓住吗?

皇后当然不认罪。

太后说:好呀,真当我老糊涂啦,漏两手给你看看。

但是,富察贵人那个香盒已经被端妃捡走了,这个香盒不知又是哪里弄来的?

皇后看了,一脸惊恐的神色,知道真相瞒不住。

太后则眼中含着精光:证据确凿,看你还抵赖?

既然太后知道这件事是皇后干的,端妃自然也知道。

导演将这两场戏同时拍,就是为了告诉我们,端妃明明知道是皇后害了富察贵人,但是她却故意误导甄嬛,让甄嬛以为是华妃在害宫里怀孕的嫔妃,好祸水东引,让甄嬛先集中精神对付华妃,为她报仇。

端妃和甄嬛的关系,自始至终都不是朋友,她们是政治联盟,是朋党,是互相利用的关系。

就像端妃先前所说,本宫帮你,自然有本宫的“道理”。

其实这里不该用“道理”,而是应该用“目的”更恰当。

利用甄嬛来打倒华妃,就是此时端妃的目的,她的所有行动,所有话语,都是围绕这一目的而展开的。

那边厢端妃在误导甄嬛,这边厢太后就在斥责皇后。

太后说:看你做的好事,竟然推到一只畜生身上。我是眼睛不好,但我还没瞎。

但是我觉得这件事,太后虽然嘴上说的很厉害,但是实际上还是帮皇后掩饰过去了。

为什么?

就是为了皇后的宝座,一定要落在自家人的手里。

太后其实也有私心,皇后做这种缺德事又不是第一次了,芳贵人的小产,还有欣常在的小产,估计都是皇后的大手笔。

太后心知肚明,却一直没有实际行动。

说到底,太后的私心也不小,为了自己母家的荣耀,有时也会牺牲掉皇室的血脉。

富察贵人意外小产这件事,发生在皇后的景仁宫,而松子又是皇后养的猫,华妃怎么会知道松子的习性(喜欢扑东西),利用松子来致使富察贵人小产?

这件事,明明就是皇后的嫌疑最大嘛。

但是端妃此时只字不提皇后,一句话就把甄嬛带沟里去了。

端妃真是心理暗示的高手,这时她不直接提华妃,偏偏提到了华妃的爪牙曹琴默,然后把矛头直接指向了华妃一党。

正巧,曹琴默今天还趁乱推了甄嬛一把,以甄嬛的敏锐度,她估计已经猜到是曹琴默推了她,当然更加相信端妃的话,认为是华妃一党一直在残害宫里的孩子。

你们看端妃最后一张截图的表情和眼神,她知道自己误导成功了,所以还有些小得意。

端妃见甄嬛已经上钩,便进一步暗示甄嬛提防华妃和曹琴默。

甄嬛还是太年轻,不知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的道理,而且她这个时候很信任端妃,根本没有想到端妃有可能在误导她。

宫里的几大势力,几乎都在虎视眈眈这个孩子,希望她小产。

而甄嬛此时,在端妃的误导下,连真正的敌人在哪都没有摸清楚。

你说,甄嬛这一胎的孩子,怎么保的住呢?

那些年误导我们的迷魂汤

今天写到端妃用心理暗示误导甄嬛这件事,让我想到,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被误导,被心理暗示,做出一些其实违背我们本性,蒙蔽我们心智,却又认为不得不做的事情。

因为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其实从来没有教我们怎样独立思考,而更多的是培养我们成为一个服从集体,服从社会,服从权威的“顺民”,好便于古代那种以家族血缘宗法制度为基础的社会稳定。

到了今天,有些自古以来的“误导语”,还是以日常谚语的形式,存在于口耳相传之中,无形地误导着我们的行为方式。

也许说着这些谚语的人,其实也不知道这些谚语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只是机械性的重复他一直以来获得的信息,来继续误导别人。

但是我们已经活在现代社会,对于某些话,应该以理性的角度客观来看,而不应该毫不思考地全盘接受,然后自己把自己的手脚给束缚住了。

今天,我就来列举一下生活中那些容易误导别人,但是其实毫无道理的“迷魂汤”。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我国古代,为何对“孝道”有种近乎疯狂的执迷?在古装剧中,动不动就听到有人说“当今皇上以孝治天下”。

那是因为我国古代是以家族血缘宗法制度为基础的封建王朝,在家为孝子,在朝为忠臣。孝顺孝顺,让你“孝”只是原因,让你“顺”才是目的。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下,人会比较温驯,不太会有反抗精神,也不怎么会独立思考。因为你只要一独立思考,就没法事事都顺从了。

然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就更厉害了,说你不孝也就算了,还说你没子嗣是最大的不孝。这顶大帽子压下来,有几个人受的住?

其实这句话有些断章取义,完整的句子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这句话并不是说没有子嗣是不孝,而是说没有对长辈行使后代的责任是不孝。舜娶妻的时候没有告知父母,就是没有尽到后辈的责任,所以这种行为是不孝的。

看见没有,这句话是说你私自结婚了,却没有告知父母,没有尽到后辈的义务,所以不孝。不是说你不生孩子是不孝。

古人还是讲道理的,现代人又有多少人利用这句话逼别人生孩子,干涉别人的私生活?

又有多少人因为这句话,觉得自己不生孩子就是不孝?

父母在,不远游

又是一句断章取义的话,看似这句话好似要把孩子都绑在父母身边,像私人财产一般,不能自由行动。

当然,这句话的影响力没有上一句话那么大,我们平时也不会因为这句话,就不出去远游了。

但是其实这句话也没有说完整,完整的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看见没有,古人只是说。父母在的时候,你出远门一定要告知父母,不要让父母担心你。

多有道理,多体贴的一句话!

又是谁把后面四个字丢掉,只留下前面六个字忽悠我们的?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这句话以辩证法的角度来看,简直就是精分呀。

一会跟你说要心胸宽广,一会跟你说要为人狠毒,这到底是站在哪条船上呢?

其实这句话错了一个字,原文应该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

意思是气量小的人称不上君子,正人君子应该心胸宽大,大丈夫做事要有尺度。这么好的一句话,也不知道给谁改成“无毒不丈夫”?

又有多少人用这句话为自己的狠毒来开脱?

以德报怨

还有流传最广的“以德报怨”,坑害了多少人?

好像我们做好人就要百忍成精,别人欺负我们越厉害,我们越忍气吞声,越要心存感恩,就越“有德”似的。

偏偏这句话传说中还是孔老夫子说的,有的人把这句话视作瑰宝,一天到晚道德绑架别人。

孔老夫子在天有灵,一定会跳出来说:“谁说的?谁说是我说的?老夫明明反对的就是以德报怨,老夫提倡的是以直报怨!到底是谁断章取义,将这是非不分的名声挂在老夫头上,站出来!”

全文出自《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

孔子的一名弟子问孔子:我们平时做人,是不是要以德报怨?

孔子回答:你是不是脑子不清爽呀?以德报怨?那什么来回报德呢?我们应该以德报德,以直抱怨!”

孔圣人的意思是,别人对我们好,我们也对别人好,若是别人对我们不好,我们就一拳打回去,让别人知道我们的厉害。

你看,孔圣人脑子多清楚,说话多有道理,听他的,总没错!

好啦,今天的玲珑寄语就分享到这里。

让我们多读玲珑品评,少喝迷魂汤。

最新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免责声明1111

本站所收录作品、热点评论等信息部分来源互联网,目的只是为了系统归纳学习和传递资讯!

免责申明:所有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与本站立场无关,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我们将做删除处理!

Copyright 2017-2018 怀孕期 版权所有 湘ICP备150128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