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热点 | 给孩子喂芥末、安眠药、消毒水:这就是我不敢生二胎的理由!

时间:6年前 (2018-02-25)来源:怀孕期阅读量: 762

导读:

你可以不爱你的工作,但请你遵守最底线的道德和准则,或者是转行。你可以不爱我的孩子,但请不要伤害他。

作者:启人&小悦

来源:悦读


01


现场监控视频



02


可怕的是,这段监控录像只是无数个片段里的其中一段。


在其它没有被爆出来的监控当中,还记录着多少数不清的虐童暴行?


果然,事件发酵不久,就又爆出了疑似被虐孩子的家长,正在询问孩子在托幼所被喂了什么的视频。


“你吃了这个东西没有?”

“吃啦。”

“这个味道好吃吗?”

“不好吃……”

“彩虹班的老师给你吃过吗?月亮班的老师给你吃过吗?”

“吃过呀,都吃过……”


疑似被虐孩子家长正在询问孩子在托幼所被喂了什么?


听着孩子用天真无邪的语气,讲述她所遭到的虐待,无比心痛之余,还透露出一个更为骇人的讯息:


“彩虹班和月亮班的老师都喂过”,也就是说——


这种虐童行为,并不是个体作案,而是集体施虐。


我不敢想象那个画面。


很多准备生二胎的妈妈们看到这个视频后,甚至直言:


“大宝放在托儿所都被虐,怎么还忍心生二胎!不敢生!”


03


随着事态的持续扩大,施暴老师的下跪道歉视频流出。


那位无法无天地虐待儿童的老师,在诸位家长面前哭着下跪道歉,而周围的家长,因为心疼自己的孩子,带着哭腔质问道:


“你身为老师,怎么做得出这种事?”

“我们的孩子这么可爱,你是怎么下得去手的?”

“你于心何忍?”

道歉有意义吗?




在童年时所留下的阴影,或许是一生都挥不去的,更何况这次事件的受害者是一群仅仅三四岁的幼童。


这正是他们充满好奇心、汲取所有新鲜事物的大好年纪,他们需要去了解这个目前仍有些陌生的世界。


而就在这个懵懂无知的时期里,本该被好好呵护的他们,却遭到那些老师施暴,被社会中的“恶”给了当头一棒。


这些可怜的孩子,日后该如何直面自己心中的阴影?


道歉有用吗?能够弥补孩子内心的创伤吗?


孩子的心灵是难以修复的,他们只会记得恶魔的刀在他们心中留下的疤痕。


就像一面镜子摔碎了,即使补好,也会有裂缝。


物品如此,幼小的心灵更是如此。

04


虐童事件,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


2014年4月6日,在河南新乡,一位母亲将一位叫玲玲的"问题女孩”送到一家特别有“方法”见效很快的培训机构接受治疗。结果一个月后,母亲再去时,见到的是女儿躺在太平间面目全非的尸体。

而那家培训机构所谓的治疗方法,就是打。不听话? 好,那就打,直到打到听话为止。


有一次几位教官,拉着玲玲的胳膊和腿,将她高高抬起,然后狠狠的摔在水泥地板上。 3个小时候玲玲开始吐血,然而教官们以为她在装死,不停的踢她,疯狂的往她嘴里灌水。但是再怎么踢,再怎么打也醒不来了。


像这样的虐童事件实在是太多了:

2010年,江苏兴化板桥幼儿园7名儿童因上课说话被女教师用电熨斗烫伤。


2010年至2012年间,浙江温岭,幼师虐童近百次,幼儿园教师颜某成为千夫所指的“二”妹。


2012年10月,陕西省太原市一个幼儿园5岁女童十分钟被打几十个耳光。


2013年4月,幼儿园老师用膝盖将几岁的小孩生殖器顶伤。

.......


每看到一次虐童事件,小悦就会揪心一次。


这个社会到底是怎么了,到底谁赋予了老师这些权利?!


每一次的虐童事件,虐在孩子的身上,却痛在全社会的心里。


05


我们经常以“不敢生二胎”作为玩笑话,其实有时候真的不是开玩笑。

孩子是上帝送给父母最好的礼物,孩子就是父母的天使,精灵,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

孩子是最具神性、最接近上帝的,因为孩子的纯洁,世界变得真实。在这个俗世中,孩子的心是一方澄澈之湖,那里天光云影,山花初绽……


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出生环境,如果不能给他们健全的教育,如何放心把他们带到这个世上?

当看到越来越多的类似事件之后,我们对这个社会的善恶程度已经产生了怀疑,我们更加不知道这些恶劣的事件会不会降临到我们自己身上、以及我们心爱的孩子身上。


即便我们能躲得过,我们的孩子能躲得过吗?


对那些冷血的施暴者,我永远予以最愤怒的谴责;


对那些无辜的受害者,我永远怀以最悲切的心痛。


惟愿看到这篇文章的你我他,我们一起,为孩子共筑美好的明天。


愿全天下的孩子都可以生活在安全和幸福的环境里!




意见领袖&改革呼声




熊丙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应当把一年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

明确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责任


近年来,为解决幼儿入园难问题,我国鼓励企事业单位办园,携程亲子园也是在这一背景下建立的。客观而言,调动各方资源建设幼儿园,以缓解幼儿入园难,这是一条可以想到的“便捷”措施,然而却隐藏着可以预见的风险与诸多问题。


我国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就存在很多机关、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幼儿园,这些幼儿园主要解决本单位职工子女的入园问题,在学位多余时才开放给社区居民,但却面临争议:


这是单位办社会机构,包办职工的一切,让企事业单位、学校不堪重负,也分散企事业单位、学校的精力;


这会制造不公平,机关、事业单位拿的是财政拨款举办幼儿园,却只开放给(或主要保障)本单位的职工子女,这有违教育公平。


办园很不规范、质量参差不齐。


因此,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不少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幼儿园,被调整划归到当地教育部门管理,与企事业单位脱钩。但后来相当数量幼儿园被关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部门不愿意出钱维持这些幼儿园办园。


结果是,公办性质幼儿园越来越少,很多地方的学前教育主要由民办幼儿园保障,而随着我国幼儿数量增多,几乎“一夜之间”,全国各地都出现严重的“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幼儿的学前教育甚至需要大批没有合格资质的“黑幼儿园”存在才能保障。


为缓解“入园难,入园贵”,从2011年起,我国实行“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各地政府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增加普惠幼儿园。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学前教育的三年毛入园率有大幅提高,但公办、普惠幼儿园比重还是偏低,对此,鼓励企事业单位、街道举办幼儿园,当然可以作为提高公办、普惠园比重的一条途径,可是,这不又回到老路上了吗?


对此,在有关部门出台鼓励企事业单位举办幼儿园的政策时,专家就发出疑问:当年企事业单位举办幼儿园存在的争议,会不会再次上演?如何对这些幼儿园进行规范管理?会不会出现多头管理(包括企业出资举办,委托管理)的灰色地带?


提高公办、普惠园比重,关键在增加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我国目前学前教育公办园比重低,主要原因是政府财政投入不够,应该强调政府的投入责任。从长远看,应当把一年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其实这完全可行。


陈雪频

智慧云领导力发展机构创始合伙人

小村资本合伙人兼首席战略官


携程没有动机去作恶

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是监督不严


这个事情最应该追责的首先是“为了孩子学苑”的第三方早教机构,包括园长和老师,他们是直接的作恶方。


其次是其上级主管单位《现代家庭》杂志社和上海市妇女联合会,他们利用了行政许可的特权,但又没有起到应该的监管责任。


再次应该追责是携程的HR部门,他们负有监督不严格不及时的责任。现在很多人把脏水都泼在携程上,平心而论是有失公允的,因为携程没有动机去作恶,他们也是受害者,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是监督不严。



幼儿园虐童事件层出不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表面看,是老师的招考标准太低,他们缺乏基本的爱心和从业资格,但却从事着需要极大爱心的事业。背后看,则是有关监管的不到位。


再往后看,则是对幼儿看护“行政许可”的机制是否合理的问题,行政许可往往伴随着市场垄断和寻租空间,让一些没有市场竞争力的机构能够通过寻租的方式合法进入市场,反而让整个市场失序。


要避免这类虐童事件的再次发生,要提高对早教机构从业者的任职资格考察,加强监管,父母也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幼儿园的监督视频。最重要的是,优化早教机构的行政许可机制,而不是让行政许可变成一种寻租机制。


任易

高级项目经理

自媒体人


如果只能靠《刑法》约束老师的行为

虐童事件只会一次又一次地发生


职工亲子项目是上海市政府真心为民办实事开办的“公共托育服务”项目,政府部门牵头建立规范,企业出钱,职工省心,舆论满意,携程亲子工作室属于试点和样板项目。


本来是两全其美的事,但如今出现了如此虐童事件,背后的本质问题在于,这个项目明显是主管部门责任不清、审批不严、办园机构未经备案、程序不合规。


事实上,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不可避免。刑法是居民的行为底线,道德是居民的行为上线,而舆论和社交压力保证了居民的行为平均线。


我小时候在油田长大,上的是采油厂家属区的幼儿园,老师都是工人家属,虽然水平不好说,但是大家在一个大院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谁好意思虐待别人家孩子?


但现在大量的第三方无资质教育机构都放进来办幼儿园,其中有部分人就为了捞一笔走人,后患无穷。真出了事把临时工解雇就了结了,但是受伤害的孩子呢?就算现在虐待罪入刑,能换来孩子不受伤害么?


当年的家属区幼儿园,舆论和社交压力能够确保幼儿园老师无法过分虐待儿童;现在的公立幼儿园属于事业编制,相对体面稳定,所以老师不敢做得太过分;但今天企业办理托儿所,如果仅仅选择第三方机构而非自有员工,那么企业对幼儿园老师的制约力量基本为零。


那么,这个事真的是“为了孩子学苑”的当事人被判刑三年就行么?携程亲子中心被严肃处理乃至停办?某部门违规推荐无资质无经验的教育机构给携程占主要责任,携程管理不善担次要责任,有没有问责机制?


虽然企业自主开办“职工亲子工作室”仍处于探索阶段,但未来这无疑是解决广大职工子女托育问题的新方向。因此还是应该进一步推广,但是绝不能把孩子们推给那些没有资质、没有担保、捞够了就跑的第三方机构。绝不能害了孩子,肥了蛀虫。

最新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免责声明1111

本站所收录作品、热点评论等信息部分来源互联网,目的只是为了系统归纳学习和传递资讯!

免责申明:所有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与本站立场无关,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我们将做删除处理!

Copyright 2017-2018 怀孕期 版权所有 湘ICP备15012852号